互動式教學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宋小軍
發布時間:2019-10-08 14:35: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設計教學互動環節,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閱讀內容。教學模式的轉變,是對教師和學生的考驗,但不斷的摸索與應用創新,是對教師與學生的雙重提升,以此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一、通過互動式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互動式教學即與學生進行對話互動、問答互動等,教師需要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農村初中教師水平有限,與城鎮初中的教師相比,農村教師接觸的新鮮事物少,不能很好地將初中語文教育與時代的發展相結合。而農村初中的學生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學生很少接觸外界新鮮事物,想象力和創造力有限,以致思維能力受到限制。而互動式語文教學的應用,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滬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帶動學生積極思考,在帶領學生閱讀學習這篇文章時,提出一些在文章中就可以找到的小問題,如“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什么時候發生的”“故事的主人翁都有誰”等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尋找答案,這樣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閱讀過后,教師讓學生思考: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如何靠自己的能力下來。通過一些關于文章主題問題的設置,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思考與回答問題的過程,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由淺及深的提問方式是對文章剖析的過程。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問題引導思考和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
二、通過互動式教學總結閱讀技巧,注重讀、思、議的結合
互動式教學,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思考與發言。農村初中學生從小便接受“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養成了上課保持安靜的課堂紀律習慣。長此以往,學生變得不愛發言,不愛表現自己。互動式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打破這種常規模式,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或小組探討。教師不要設定問題的答案,要注重學生想法的多樣性,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在交流中促進學生思想的碰撞。語文閱讀教學特別注重讀、思、議的結合,剛開始實施互動式教學模式,學生可能會不適應改變后的教學節奏,教師要設置與閱讀有關的簡單問題,盡量讓學生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不斷的提問能夠保持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持續關注度,簡單的問題能夠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過于復雜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討論,這是“議”的過程。最后,教師總結閱讀技巧,幫助學生做好思考總結。互動式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彌補了農村初中學生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不足,教師的鼓勵與肯定是互動式教學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三、開展多元化互動式閱讀教學,開闊學生視野
由于農村中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一些學生會出現閱讀速度慢、理解不到位等情況。互動式語文閱讀教學就要將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在互動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豐富學生的語文閱讀內容。多元閱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同一主題的不同書籍。如以科學技術為主題的多元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有關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原理的書籍,然后專門用一堂課討論。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教師的提問讓學生弄清了現代科技知識的最終依據與由來,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課堂上探討閱讀中得來的知識,并展開分析與討論,將大大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多讀多看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教師的問題,并跟著教師的思路自主思考,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農村初中的互動式語文閱讀教學,彌補了農村初中學生學習基礎差的不足,幫助學生運用閱讀技巧快速進行語文閱讀并理解課文內容,鍛煉了學生的閱讀思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 甘肅省通渭縣義崗川教育學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