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個不斷識記、積累、理解、感悟的過程,也是一個反復漸進的過程。既然要“反復”,就要不斷復習,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溫故而知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對九年級學生來說,中考前的復習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復習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中考的成敗。因此,如何做好中考語文復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1.要制訂明確的復習計劃與學習目標

計劃和目標要以語文課程標準和《中考說明》為依據,立足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制訂,循序漸進,有的放矢。

學習目標為:(1)強化語文積累及運用訓練,尤其強化字詞、名句的默寫,簡單語法知識、修辭方法的運用,病句修改和開放性創新題型訓練;(2)強化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的復習及名著閱讀的拓展,增強語文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3)強化閱讀訓練,包括現代文閱讀和淺易的文言文閱讀;(4)強化寫作審題指導,進行作文儲備,了解考場作文的評分標準與寫作技巧等。

整個復習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輪,第一輪分冊復習,大約需3周時間,每周兩冊,穩步進行,先讓學生溫習課本上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重點字詞、作者簡介、課文的寫作方法、必背篇目等,然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特別是古詩文必須達到“三會”,即會背、會寫、會翻譯。第二輪為專題復習,分為五大板塊:第一板塊為基礎知識積累和運用,包括字音、字形、詞語的正確使用,經典詩文默寫,語段結合,名著閱讀;第二板塊為綜合性學習,主要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語文素養,復習時可引導學生整理文化常識及陜西地域文化知識,做一些文化知識積累,還可以就中考題型及考點分類復習;第三板塊為現代文閱讀,包括說明文、記敘文(重點)、議論文、散文、小說閱讀;第四板塊為古詩文閱讀與鑒賞,包括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第五板塊為寫作,包括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和圖表材料)、話題作文。這一輪復習大約需要8周時間。第三輪為中考模擬試題的訓練與分析以及查漏補缺等,大約需要2周時間。

2.教會學生必要的答題技能

比如字音、字形、詞語的正確使用這部分,除了讓學生掌握字詞的音形義外,答題時還可以采用排除法,因為命題形式一般是選擇題;對于語病標點、圖文解讀、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復習,一方面采用專題復習方法,針對考點要求編寫好鞏固練習,另一方面在平時閱讀與寫作復習中深化這些考點?,F代文閱讀這塊,應先讓學生掌握各類文體知識,帶著文體知識閱讀短文、完成問題。總之,掌握各類題型的答題技巧相當關鍵,只有掌握方法,有明確的答題思路,才能切中要害,舉一反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知識遷移能力,關注應用問題的訓練,強化學以致用的意識

學生在復習中往往存在以下現象:其一,每天疲于跟著教師跑,很少有認認真真讀書的時間,讀課外書就更少了,而且養成了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閱讀時“一掃而過”,只瀏覽大意,造成考試時審題不認真、答非所問。對于怎樣閱讀,教師應給予正確引導。其二,學習不抓重點,條理性差,形不成結構和系統,建立不起知識間的聯系。其三,學生有“等、靠、要”的毛病,很少深入思考、鉆研、獨立解決問題。要解決以上問題,復習時要讓學生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有一定的聯想和想象能力,要給學生閱讀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因為獨立思考解決一道題比對照答案解答更多題更有效果。除課堂訓練外,還應該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還需要不斷總結反思,不斷提高訓練的質量,反思總結解題過程的來龍去脈,反思總結錯題的原因等。

4.在提高復習課效率上下功夫

時間與效率都是學業考試復習的重要因素,沒有效率就沒有學業考試的好成績,效率和時間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教師應加強復習課教學方法、模式的研究,比如可以嘗試“學生自主、有效復習”的“3+2”模式。這個模式的實施程序包括課上“3個環節”即“課堂交流歸類、知識盤點遷移、總結提高”和課下“2個環節”即“課前知識整理、課堂能力展演”。當然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內容和學情而定,要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復習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復習時要注意:不搞題海戰術,不拔高已降低要求的內容,不猜題、押題等。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應該從整體把握教材,采用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實現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