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怎樣才能解決學生“愿意寫”和“有的寫”的矛盾呢?怎樣才能達到讓學生“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的教學要求呢?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點評至關重要。在實踐中,我總結出了習作點評四步曲:演一演(質疑)、猜一猜(激趣)、改一改(實踐)、展一展(展評),既讓學生明白自己作文中的問題,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小作家,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

第一步:演一演,學生的語言更“豐滿”了

在點評“師恩”這個單元的習作《我的老師》的過程中,我將班里的習作分成了三類A+、A 、A-。在講評的過程中,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點,很多學生將自己在本單元中學習過的好詞好句寫在了作文中,學以致用,讓我看到了學生的進步。然后,我讓學生來“演一演”,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

有位學生寫了《我最喜歡的馬老師》,寫的是有一天自己生病了,堅持上課,馬老師關心自己的事情,有四句對話是這樣的:馬老師問我:“你怎么了?”我回答:“我,我頭疼。”馬老師又接著問:“能堅持住嗎?”我說:“可以。”

我沒有直接指出他的問題,而是和一個男同學現(xiàn)場表演,我們兩人說完這四句話之后,連作者本人也笑了。作者想表現(xiàn)的是一個“幽默”的馬老師,可是我們絲毫沒有感受到老師的這一特點。經過兩分鐘的醞釀,學生的熱情來了,一個人旁白,一人扮演老師,一人當學生。通過表演,學生明白了:豐富的語言可以塑造老師的形象,原來語言文字也是“有血有肉”的。

第二步:猜一猜,和作者的距離更近了

改作文的過程也是和學生用文字交流的過程,但是總也比不上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在講評作文的過程中,我們開展了“我讀你猜”的游戲,教師來讀學生的習作,讓學生猜猜下面會寫什么,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例如,有學生寫“我的馬老師特別幽默”,好多學生就猜到了下面應該圍繞老師“幽默”的特點來寫,馬老師的幽默體現(xiàn)在哪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教學的過程中。圍繞一個中心展開創(chuàng)作,文章就會真實——有理有據(jù)。學生明白了寫自己的老師(人物描寫)的時候要抓住特點,跑題的學生很快也就知道問題出在了哪里。在習作的過程中與作者交流,對于自己的習作也很有幫助。

第三步:改一改,習作的興趣更濃了

到了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寫作基礎了。“用學過的方法來修改習作”也是單元的一個訓練重點。我讓學生大聲讀,發(fā)現(xiàn)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錯別字、標點符號不規(guī)范等。同時,讓學生用老師上面講評的辦法進行寫作,習作語言豐富起來,過程描寫也生動起來。我告訴學生:修改好的作文還可以讓老師看,如果寫得好依然可以得A+等次。“老師,我中午想將自己的習作重新寫一下,行嗎?”辦公室里來了好幾個想讓我再看一次自己作文的孩子。

第四步:展一展,你會收獲不一樣的驚喜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渴望被老師賞識的心,如果能夠被老師賞識,習作興趣會更濃。我將學生的習作變成了打印稿,在班級的展示欄中展示出來,讓更多的學生分享。如果三次習作獲得A+等次的話,就可以成為班級里的“作文小達人”。我還利用個人公眾號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習作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通過長期的實踐,我更加堅信了這個理念。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教師要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愛上習作。

我覺得在習作之后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短板,除了當堂的點評和修改,還可以結合“循環(huán)日記”的使用,把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解決掉。所以,后期我準備進行兩次專題片段訓練,讓“循環(huán)日記”成為我們習作教學最有效的小補丁。專題一:夸夸我的老師。(要求抓住人物的外貌進行描寫。)專題二:動作描寫有特點。(情境創(chuàng)設:今天該“我”值日啦……)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qū)航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