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指的是接近或者直接在歷史史實發生的階段產生的、可以直接作為研究歷史的依據使用的資料。史料的種類很多,包括文字資料、圖像資料、錄音錄像、實物資料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果能合理地使用史料展開教學,將使學生對歷史產生更為具體形象化的認知,學習效果會更好。我在歷史教學中常常選擇史料進行輔助教學,并積極思考如何合理調控史料運用的量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基于目標,選取典型史料

在運用史料展開輔助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根據教學的內容選擇史料,要選擇那些典型的史料,而不是什么資料都加以使用。在選擇史料之前,先要問一下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是什么,學生的學習難點在哪里,然后根據相關的內容選擇史料,這樣才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二必修3 第二單元第7課《啟蒙運動》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了解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讓學生了解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由于這部分內容上承文藝復興,下啟資產階級革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這一點。我在提供史料的時候,首先圍繞課文學習的重點展開,提供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人的思想著作,讓學生對這些學者的觀點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我關注到了承接性,在教學中提供了一些時代背景資料,讓學生看到啟蒙運動前后社會的變化。這樣提供史料就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意識到啟蒙運動所起到的承上啟下的作用,進而對啟蒙運動的起因和影響有一定了解。

如果能根據歷史課程標準選擇合理的史料,那么就能避免學生認知上的誤區。學生可以更好地找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有所取舍和側重,進一步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二、發展思維,選取深度史料

在選擇史料的過程中,還要嘗試選擇那些能促使學生展開深度思考的史料。這樣能避免史料使用的浮光掠影,能讓學生充分利用史料展開對歷史問題的分析。通過分析史料,學生能逐步提升思維能力、解決歷史問題,不僅能發展史料實證的能力,更能在歷史理解和歷史解釋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在指導學生學習高二必修3第二單元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主要提供的是一些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的史料。這部分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原因和影響,了解文藝復興出現的原因、性質、意義,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響。所以我在提供史料的時候附帶提出了一些問題。如展示了佛羅倫薩城市的繁榮,并讓學生思考當時為何會出現這樣繁榮的景象;如展現了《十日談》中的內容,引導學生說說從這部著作中能否看出人文情懷,文章是否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又如展現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畫,和以往的宗教畫進行對比,看看這些作品如何展現人性的召喚。我一邊展現資料,一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我在歷史教學中不僅給學生提供史料,而且還圍繞這些史料提出問題,讓學生一邊分析史料,一邊圍繞我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找到史料和歷史知識學習之間的關系,提高史料解讀能力。

三、滿足需求,選取感性史料

在運用史料的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高中學生感性思維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選擇感性史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指導學生學習高二必修3第三單元第10課《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古代書畫和戲曲藝術的發展,我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形象化資料,如從篆書到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變化,展現中國古代著名書畫流派的作品等;又如可以展現京劇等戲曲的選段、服飾、臉譜等。這樣豐富多彩的實物史料和圖片史料,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書畫和戲曲藝術的魅力。在此基礎上,再提出問題讓學生總結,學生就能更有感觸,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繼承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決心。

我還經常鼓勵學生自主搜索史料,并和自己的同伴分享史料。由于這些史料是學生自主尋找到的,所以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學習興趣會更為濃厚。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使用史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史料的使用也不是多多益善,應該注意史料的典型性、思想性,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