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課堂中對學生專注力的培養
作者:張麗芳
發布時間:2019-09-26 09:39: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當前,教育學家一致公認專注力是孩子的能力“之母”,諸如記憶力、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寫作能力等。科學證明,通常情況下,3~6歲為兒童注意力發展的關鍵期,7~14歲為可塑期,而14~17歲就到了穩定期。在小學,如果我們教師眼睛只盯著課本,只教書不育人,不僅會失去專注力培養的可塑期,而且教學成績也不會有提高。
一、與家長勤溝通,創設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學習、生活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力集中較差的大腦,在篩選、分析視覺獲得的信息時,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比如,現代社會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長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家家都會給孩子應有盡有的玩具,買很多的書籍繪本。結果是什么呢?孩子不會去認真對待每一件玩具,不會靜下心來認真閱讀每一本書,見異思遷,丟東摸西,其后果無非是“猴子掰玉米,一無所獲”。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心始終是浮躁的,靜不下來,哪有什么專注力可言。為此,我和家長商量,孩子不能沒有玩具,不能少了閱讀,但必須有度,不能泛濫,貪多則會“嚼不爛”。在學校,我從不以題海戰術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以精心設計選擇為數不多的典型題,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該玩的時候放開玩,該寫作業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對專注力較差的同學要個別對待,給予其特別關注,通過內外因共同作用,幫助其逐漸養成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的品質。我帶過的學生小剛,就是這樣,在我和他媽媽的共同努力下,從開始的“尖尖屁股坐不住”到后來四年級時,能在老師規定的學習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在班級也已經是上游學生了。
二、借助健康游戲,幫助學生提高專注力
有少數學生,一年級就表現出注意力極差的問題。對于這些學生,我從他們的興趣點入手,在網上選一些合適的游戲,專門訓練他們的專注力。例如,有一個叫蟈蟈的男孩子,一年級時特別好動,根本不可能坐下來做作業、聽課,注意力不超過幾十秒。為了這孩子,我可沒少下功夫。我在網上學到了一個看鐘表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眼睛盯著鐘表,看秒針數數,看能數到多少。開始,只能數十幾,到不了二十。我就只好和家長聯動,在學校我來訓練,回到家讓家長訓練,慢慢地二十、三十、四十……進步很明顯。除此之外,小朋友都喜歡玩樂高、走迷宮,我動員學生把自己的樂高帶到學校,在我規定的時間、地點,由我提要求,創造特定的物體。我還在網上搜藏了許多迷宮圖,讓學生們換著玩,他們既對這個游戲有興趣,同時又有效提高了注意力。
三、以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
要想讓小學生一整堂課坐著不動,注意力集中,那不現實,也不科學,不符合小學生健康成長規律。因此,我們教師就要認真設計好每一節課。我在課堂上基本是以不同活動為主,給學生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例如,輪組朗讀,評比打分;挑戰生字讀音和書寫冠軍,看誰記得準,寫得快。學生們爭勝心強,誰都不愿落后,不經意間專注力得到了鍛煉。
其實,我們實踐了一下“小老師”的做法,也挺不錯的,就是鼓勵某個學生帶領大家朗讀,特別是要鼓勵專注力較差的學生勇于上臺,當然,這要提前讓他作準備,他必須認真練好再來展示,這樣注意力得到鍛煉的同時,課堂效果也不錯。
除了以上方法外,教學中還有許多好的做法,恕不一一道來。但我認為無論哪種方法,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加倍辛勤努力,教師不僅要有持之以恒的敬業精神,還必須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良好的業務素養,正所謂“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愿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我熱愛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