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跨越半個中國的家訪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密切家校互動促進少數民族學生成長
作者:馮麗
發布時間:2019-09-26 16:59:58 來源:中國教育報
“我們學校老師太牛了,通過視頻就治好了我家羊的病,這事在我們家鄉都傳開了。”新學期返校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回族學生馬玲興奮地給同學說。
馬玲說的事是今年西北農林科大家訪活動中的一個“小插曲”。暑假期間,她家養的5只羊忽然整天不吃不喝,無精打采,附近不少農牧民家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正在大家著急的時候,學校家訪組的教師來到了這個位于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的小村莊,他們及時聯系學校動醫專業教師,通過視頻觀察問診,兩天后羊都恢復了正常。
家訪是西北農林科大堅持多年的傳統。今年暑期,86名學工部教師分赴寧夏、新疆、西藏、青海、甘肅等地,行程數萬公里,千里迢迢將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獎勵資助等政策,以及學校的關心關愛,送到185名老少邊窮地區學生家中,架起了家校溝通的“連心橋”。
“孩子說學校有3萬多名學生,老師們尤其關心我們少數民族的孩子,今天我算是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在青海省化隆縣昂思多鎮爾尕昂村,藏族學生貢保東智的母親端出滾燙的酥油茶和糌粑熱情招待家訪教師。
“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有些吃力,又遠離家鄉……”面對家長的擔心,學工部副部長薛建鵬細細介紹說,學校采取設立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科、選聘少數民族學生專職輔導員、吸納新疆內派教師、開展民族文化節等措施,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專門搭建學習能力發展中心平臺,進行“一對一”朋輩輔導,幫助他們逐步縮小學習差距,擴大社交圈,快速融入學校生活。
在新疆疏勒縣阿拉甫鄉托瑪艾日克村,維吾爾族學生阿依努爾·伊卜拉伊木的母親緊緊拉著家訪教師的手,感激的話說不完,“我們家經濟條件不好,這幾年多虧學校給孩子很多資助和關愛,孩子學習安心,上學期入了黨,現在還準備考研究生,感謝學校把她培養得這么好”。
為表達謝意,阿依努爾的母親執意給家訪教師們做新疆美食拉條子吃,她說:“現在我們的拉條子入口勁道爽滑,很好吃。聽鄉扶貧干部說,用的就是西北農林科大教授培育的小麥品種。”
在吐魯番市恰特喀勒鄉公相村,家訪教師和學生阿熱芒·阿力木一家,圍坐在鋪著地毯的地炕上,邊喝磚茶邊拉家常。
“你們是我們平時宰羊也請不到的尊貴客人。”阿熱芒的母親用維吾爾語夾雜著在農民夜校學來的普通話說,這幾年新疆變化很大,受益于國家的好政策,兒子去了陜西上大學,家里的葡萄還沒成熟就簽下了訂單,加上學校的精準資助,再也不愁他的學費和生活費了。
看著笑語晏晏的家人和教師,阿熱芒·阿力木動情地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知識長才干,回來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家訪密切了學校、家長和學生的聯系,實現了家校良性互動,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2017年暑假,一封“懇請貴校對吉木乃籍學生給予優惠助學政策”的信函傳到了西北農林科大。根據信中線索,校領導帶隊趕到了尚未入學的2017級新生阿爾曼·馬木提家中,得知他自幼失去雙親,靠叔叔撫養長大,生活困難。家訪組成員給他加油打氣,表示學校絕不會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而失學,按照政策予以學費減免并提供其他資助。入校3年來,阿爾曼享受各類資助累計超2.5萬元,并入選學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骨干“紅鷹”訓練營,擔任少數民族學生團工委學生干部,得到了全方位精準幫扶與鍛煉。
自2009年開展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以來,越來越多像阿爾曼這樣的少數民族學生得以走進西北農林科大無憂讀書。截至2016年,學校共家訪少數民族學生150多名,行程超50萬公里,覆蓋中西部12個省份,發放慰問金近20萬元。2017年,學校又將家訪對象擴大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特殊群體學生,足跡涉及范圍擴大到15個省份100余個縣550余名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