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推廣,核心素養得到廣泛關注。眾多的學科也將核心素養與本學科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將核心素養融入其中,從而使本學科在新課改理念之下越來越完善,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也使小學英語課堂更高效。本文以核心素養為基礎,探究小學英語故事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的內涵廣泛,但對于不同的領域或者應用于不同的范圍有其自身的特定含義。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指的是小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素養。所以說,老師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和課外拓展結合起來,不能僅僅給學生灌輸課內的理論,還要讓學生把在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策略

1.運用情境教學法,易于詞義、句子的理解

小學生由于所學的知識有限,對一些詞義、句子理解不了也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利用故事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生會認識更多的詞語、句子,提高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運用故事教學或者情境教學的方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小學英語老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能夠使小學生于情境或者故事之中體會相關詞語或者句子的真實含義或者委婉用意,體會詞語使用的技巧,感受詞語運用之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小學生對這些單詞的記憶更加深刻,也會很好地運用這些詞語或者句子。就以下面這句話為例:Mon key the juggler 中的“juggler”,小學生可能沒有接觸過,老師要是把這個詞語單獨從課文中挑選出來,小學生肯定會對詞語感到陌生,難以辨認,要是老師把這個詞語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讓學生去親身體會,并真實感受這個詞語在此處的意思,這樣學生可能很快就能猜出這個詞語的含義。因此,老師應該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小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豐富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對英語不斷產生興趣。

2.巧用單詞的音韻編故事

比如老師準備在本節課上讓學生學習各種交通工具,于是事先自編了故事《小明的家庭》:小明是一名小學生坐公共汽車去上學;媽媽是一名醫生騎自行車去上班;爸爸是工人,爺爺奶奶是老師,坐爸爸的汽車去上班。老師在講故事的同時把使用到的交通工具的單詞bus、bicycle、car等一一寫在黑板上,逐步加深學生對新單詞的記憶。這種巧用單詞的音韻編故事的教學法,使學生既加深了對新單詞的記憶又鞏固了舊單詞,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3.大聲閱讀,角色扮演,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英語老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活潑、想象力豐富的優勢,充分發掘小學生的潛力,給予小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在課堂上,要讓小學生敢于張開嘴大聲朗讀英語課文,不斷鍛煉小學生說英語的勇氣,避免小學生因為害羞而不敢張嘴說英語的問題。另外,小學英語老師也要充分發掘小學生的表演天賦,讓小學生運用生動的肢體語言、情感體驗,把英語課文中的知識盡情展現,這樣不僅會讓小學生全面發展,還會提升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

4.采用提問的方式,給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

溝通是小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最合理方式,因此,小學英語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多運用英語進行課堂交流,讓學生運用英語回答問題,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良好習慣,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為學習更加廣泛的英語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與國外經濟合作不斷加深,利用英語進行交流也越來越廣泛,學習英語自然就成為當前的社會大趨勢。小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小學英語老師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立足于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要把課堂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開拓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小學英語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只看學生的成績,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英語教師利用故事的方式可以帶動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小學生的核心素養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