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學科視角的提問策略
作者:邵秀愛
發布時間:2019-09-19 15:24: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師的教學過程實質就是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行為活動。隨著國家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升,高中地理學科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為此,高中地理教師也適時地應用新方法、采用新思路,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科素養。而采取提問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大有幫助。
一、著眼學生實際,注重提問技巧
作為高中地理教師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技巧,所有問題都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問題的創設。在提問過程中要緊緊抓住全面、啟發、追問、等待的原則進行,不能脫離實際、憑空想象。全面就是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針對全班學生,不能使個別學生受益,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表達自己思想與見解的機會,做到公平、公正。啟發就是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給予學生一些必要的提示,學生可以通過這個線索找到問題的答案。追問就是當學生腦海當中已經形成問題答案時,老師繼續針對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補充提問。而等待就是要留給學生充分想象和理解消化問題的時間,使學生形成準確的判斷力。
比如,在講到《地球的運動》時,教師就可以針對教材內容事先做好問題的預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理解和消化:地球的運動分為自轉和公轉,那么地球的公轉周期是多長時間?自轉周期是多長時間?當學生在仔細思考時,教師可以做出相應的提示,一年有365天,一年分為四季,一天有24個小時,一天分為白天和黑夜,針對這些提示,教師繼續發問,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和一年、一天有什么關聯?這樣一來,學生就會靈活掌握地球的運動規律,對自轉與公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此外也加深了對地球運動規律的印象。
二、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地理教師在創設相關地理問題時,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到一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個真實情境引入到課堂,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比如,在講到《全球氣候變化》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冷極,一個熱極,就我國而言,可以將三亞與漠河兩個城市作為引用的實例,以此創設問題情境:在冬天的時候,三亞的溫度依然保持在20℃以上,而漠河的氣溫卻降到零下30℃,兩個城市的溫差達到了近50度,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同為中國的兩個城市,為什么溫差會如此大?接下來根據這個問題再引申至教材內容上面,將赤道與兩極的概念予以重點講述。學生們通過這種真實的問題創設,在感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也學到了地理知識。針對類似問題,學生都可以用地理知識予以解答。
創設問題情境不能采取單一的創設模式,教師要嘗試著多元化、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焦點,并將其引入到不同的生活情境當中,進而促使學生養成發散思維。
三、師生互動,引入地理問題
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地理教師應經常開展一些課堂互動活動或者游戲,在活動中,根據活動主題與地球知識點展開提問,使學生在玩樂中學到相關地理知識。
比如,在講到《人口數量變化》時,教師就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人,負責該組的成員管理,教師計時,每個小組成員分別按照教師的指令進行小組成員數量的增與減,在這期間,教師針對活動進程提出相關問題:目前我國人口的整體發展態勢如何?如何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長?人口增長與人民生活水平之間的關聯等。學生一邊做游戲,一邊回答地理問題,教師在一旁輔導,對學生給出的答案及時予以糾正,使學生得到正確的答案。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采取互動提問的方式,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使教學質量得到了提升。
基于地理學科視角的提問教學模式,是近幾年興起的新式教學方法,它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學習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針對不同的地理問題,學生們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發揮個人想象力與創造力,完美地解決這些問題。相信隨著課堂提問方式的改革與創新,課堂在增添生機與活力的同時,也為學好各門學科知識提供重要的教學保障。
作者單位 山東省平度經濟開發區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