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細節中巧解領悟文本大意
作者:張露萍
發布時間:2019-09-19 10:01: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以小見大是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就是于細微處深入理解分析,逐漸將其延伸轉化到大的層面。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使學生于細節巧解中領悟文本大意呢?
一、抓住反復出現的詞,扣準文本中心
對文本中反復出現的詞句進行誦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扣準文本的主旨。文本中反復出現的詞一般都是文本內容的精煉,不僅能讓學生更快地把握文本,還能讓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好地展開。例如,《孔乙己》這篇課文中反復出現了“笑聲”這個詞語,從眾人對孔乙己傷疤的嘲笑到取笑孔乙己偷竊,再到嘲笑孔乙己挨打,最后是對他斷腿的嘲笑。利用“笑聲”這個詞將文本內容連接在一起,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笑聲”集中體現了文本的中心思想,以這個反復出現的詞為契機,教師引導學生細致地讀完全篇文章,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冷漠無情已經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通過抓住反復出現的詞語,通篇閱讀文章,能夠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
文本閱讀學習時,抓住反復出現的詞,扣準文本中心,能夠讓學生更快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針對這種重復的詞,從細節入手,能夠理解人物的心態情感、事件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提高文字品位以及語言審美能力。
二、從關鍵詞入手,分析寫作手法
每一篇文本中都有代表性的詞語與句子,以關鍵詞延伸學習,仔細閱讀文章,從而讓學生對文本的內容和思想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文本理解更加深刻,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每篇文章的關鍵詞都是文本內容的魅力所在,大多數文本都是以此為基礎的內容擴展。
例如,《貓》這一課中,“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寫出了貓外貌的可愛;“常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表現出了貓的可愛和活潑;“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作者運用“撲”這個關鍵詞表現貓的動作,從而突出小貓的活潑可愛;“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兒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 其中的“躍”“跑”這些關鍵的動詞形象地寫出了貓的輕盈活潑。這些關鍵詞從細小的方面寫盡了前兩只貓的活潑可愛、頑皮淘氣等特點,這樣的描寫屬于細節描寫的范疇,可以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情趣,表現出作者對這些貓的喜愛之情以及對死去的貓的懷念。從不同的貓的細節描寫入手,以關鍵詞句為主,從而表現出更具體的情感。
從關鍵詞入手,抓住其中的細節,能夠更快地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品讀作者運用關鍵詞和細節描寫的寫作手法,深入文本,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情感,還可以通過對這些關鍵語句的感悟,完成對整篇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仔細揣摩詞句,前后聯系理解全文
引導學生仔細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語言,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還能讓學生通過解讀文本中的相關細節用心體會生活,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象征意義。
例如,《散步》一課開頭“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一句,描寫出了事件發生的地點、人物,語言簡潔明了。“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祖孫兩人產生了分歧,是全篇的重點,將事件的發展推向了高潮,在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結束文本,讓學生知道本文主要是為了培養尊老敬幼、珍愛親情的意識。
仔細地揣摩語句,聯系上下文學習文本,形成一個完整的文本學習系統,能讓學生學會抓住生活中的細節,加深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
文本大多都是通過細節串聯起來的,細節是文章的靈魂和亮點,不同的細節代表著不同的觀察角度和心態,更能顯示作者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我們要教會學生從細節入手巧解文本大意。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初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