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作者:劉敏珍
發布時間:2019-09-19 09:48:0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語文是所有科目學習的基礎,也是培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依據。小學語文教師要借助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小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培養小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相對不高
由于課時限制和教學任務壓力,語文教師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對于一些教學水平不高的教師來說,就無法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出具體詳細的符合小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的教學計劃和方案,也不能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對于在語文學習中培育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也不夠重視。所以,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通常會對課本內容講解不全和敷衍了事。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課堂上沒有重點,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
2.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意識較差
小學生的性格和年齡特征致使其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專注力不夠,而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缺少吸引學生專注力和學習興趣的內容,這就導致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時常出現走神的情況。尤其是死板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小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好奇,再加上沒有正確的教學思想引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3.課堂互動活動缺失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教師不愿意與學生做朋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缺少與學生的正常溝通和互動,而且學生害怕與較為嚴厲的老師進行互動,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較為疏遠。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教師依然比較重視學生的語文成績,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下輔導時都會無形地給學生增加壓力。其二,語文教學沒有凸顯學生的課堂中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交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其三,由于教師教學手段的落后導致課堂教學中缺少互動實踐活動和互動問題設計,這就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語文教師要做好及時改進,并且對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進行耐心觀察和悉心教導,給學生提供自由活躍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核心競爭力。
1.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學校要定時做好語文教師培訓工作,并且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促使小學語文教師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增強自身的文學素養,并且結合先進的教學設施和觀念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譬如,在講解《秋天的圖畫》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把課本中描述的秋天用圖畫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直觀感受語文知識的無限魅力。
2.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樂趣,豐富學生的知識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眼界有一定的局限,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和發展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教師需要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例如,在完成課本內容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在學習《盤古開天地》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古代神話故事,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
3.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教師要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中心地位,給學生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還給學生課堂學習的話語權,做好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工作。譬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融入到課文學習中去。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凸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的創新和改進工作,按照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方式將語文課本中的內容簡單化、形象化,借助新穎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培育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高新區任塬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