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金融學高級人才是西北大學金融教學團隊長期研究和創新實踐的一項重大課題。長期以來,我們積極探索教學與科研、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前沿相結合的多層次新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將“社會需求、前沿技能、校外實踐”嵌入校內教學的綜合改革,構建高質量金融學人才培養的“嵌入式”教學模式,包括將高級別職業證書嵌入人才培養體系、將量化金融嵌入校內課程與活動及將校外金融機構資源嵌入實踐教學等。本文總結歸納了金融學專碩“嵌入式”教學模式改革的特色創新,以供其他兄弟高校參考借鑒。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碩士 嵌入式 培養模式

金融學專碩教育背景

當前現代金融的發展趨勢是金融機構的市場化,金融資產的證券化及金融體系的國際化。金融正在由以融資為主向融資與投資并重轉變,并且發展方向傾向于基于微觀個體的財富管理。可以預期,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將對金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對高學歷、復合型及富有創新力的金融人才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為了適應國際金融市場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我國于2011年進行了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的金融碩士專業學位首次正式招生。金融學專業碩士區別于以往的金融學術型碩士,它是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金融學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創新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養質量而特意設置的。金融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在國家推出金融學專業碩士后,更是強調金融專業學習的實踐性、應用性和創造性。因此,金融學專業碩士教育僅僅依靠高校單方面的理論教育是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于中高端金融人才需求的,這就需要調動社會各方資源聯合培養金融學專業碩士,而“嵌入式”教學模式由此應運而生,本文從當前金融學專碩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出發,以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深入探討金融學專碩“嵌入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與特色創新,以期對國家制定相關金融學專業碩士培養的政策有所裨益。

當前金融學專碩培養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有偏差。傳統培養方案以理論教學為主,且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較陳舊,專業實踐管理較粗放,無法滿足社會對大數據金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導致應用型金融學高素質人才供給不足,存在人才的尖端技術薄弱、應用實踐能力較低,知識結構單一,急需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供給側改革。

2.學生前沿專業技能知識不突出。由于大數據金融、智能金融、互聯網金融等前沿發展對學生計算機建模能力、數理統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且傳統培養方案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證書對應不夠,導致理論分析技能與實踐應用技能難以融合,傳統金融技能與量化金融技能存在顯著差距。同時,高校師資在金融學學術研究領域雖具備優勢,但不一定能夠及時有效向學生傳遞市場動態信息,與培養應用型金融學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理念不完全匹配,有必要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引進應用型師資。

3.實踐教學資源校內外難協同。以校內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要形式的傳統培養方式缺乏用人單位的參與,加之校外實踐資源稀缺、崗位層次單一、難以實現研究型、復合型實踐教學需要,且校內外多方面利益主體難以協同,教學、實踐、科研相分離,不但無法體現人才需求方在培養過程中的導向性作用,而且不容易調動和激發人才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培養目的和實施過程不對接,急需將校外實踐教學資源嵌入校內教學過程。

金融學專碩“嵌入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與特色創新

1.金融學專碩“嵌入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措施方法

(1)社會需求嵌入:將高級別職業證書嵌入人才培養體系。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專業競賽及報考國際證書。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以國內職業證書為基礎,以專業競賽證書為提升,以國際職業證書為目標,全方位精準專注于應用型高級金融人才培養。其中,國際證書包括金融風險管理專業證書(FRM)、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專業競賽則包括中金所舉辦的量化大賽。

積極探索以職業證書為導向的金融學專碩培養模式。對接培養目標轉變,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細化培養內容,以知識模塊確定教學計劃,將FRM、CFA證書考試知識模塊嵌入培養方案中。

深度改革傳統培養方式。堅持以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證書為導向深度改革培養方式,增加專業選修課、專題講座課、實驗課,強化案例教學,專門設立金融學專業碩士案例庫。同時,增加對學術實踐的考核,細化對專業實踐環節的管理。

(2)行業前沿嵌入:將量化金融嵌入校內課程與活動。量化金融是以現代統計學、數學方法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手段,運用數學模型對金融活動進行模擬,并由計算機進行決策和實施的新型金融業務。近年來,伴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量化金融的現實意義越來越強,已經成為金融行業中的高層次應用領域。

引導學生參加國內高水平專業競賽,強化人才培養。一是學院教師與西部期貨、聚寬量化等金融機構合作,輔導學生積極參與國信證券全國量化策略大賽、陜西省量化金融大賽等各類模擬投資大賽。二是就實習就業等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互惠合作,在雙方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合作開設量化金融投研社團、舉辦競賽活動、創客訓練營活動等,活動包括賽前宣傳、賽中指導、賽后人才孵化。三是不定期舉辦量化金融專題講座,吸引、發現、儲備量化金融人才。

開設量化交易相關實踐課程,完善校內的量化金融相關應用型課程。學院一方面開設了財務報表分析、金融時間序列分析、數據挖掘、財富管理等量化金融的基礎理論課程。另一方面開設國際通用的量化金融應用編程語言Python,實現對量化金融工具編程語言的直接掌握。

與國內一流金融數據供應商共建量化金融實驗室。學院與國內一流的金融數據服務商萬得金融資訊、國泰安CSMAR等合作,于2017年組建了量化金融實驗室,對應的教學課程軟件包括“模擬交易所”“項目評估”“套利交易系統”“財富管理”等。同時,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應用經濟學與管理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上與數據供應商共同打造量化金融實驗室。這些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的量化金融應用能力。

組建省級量化金融實踐教學基地。2018年學院建設的“西北大學-量化金融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獲批并入選“陜西省大學生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名單”,為量化金融人才培養進一步提供了高層次的平臺保障。

(3)校外實踐嵌入:將校外金融機構資源嵌入實踐教學。金融機構嵌入式教學,是指在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將金融機構的專業培訓與校內教師的授課相結合,以實現學生所學內容與金融實踐應用的無縫對接。

以選修課程形式直接開設金融機構授課課程。2018年學院與大連商品交易所和西部期貨共同開設了“期貨理論與實務”選修課程。該課程打破了本科生與研究生分開授課的限制,在師資層面引入了大商所和西部期貨的10余名高管共同授課,為選課學生提供了全額獎學金。

金融機構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根據金融機構的直接人才需求,學院已與招商銀行西安分行合作推廣了人才訂單式培養方案,將現實應用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具體合作項目包括:銀行資助學生參與挑戰杯等競賽,并由銀行提供參賽題目;銀行委托高年級學生與校內教師進行應用型研究,例如,客戶畫像、精準營銷、信貸風控等;組織學生俱樂部,定期安排實踐活動,并根據學生特征安排不同高層次崗位的實習就業。

金融機構參與教學實踐活動。2016—2018年,學院在每學期都邀請不同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者、業務骨干來校開講座,為學生講解金融實踐應用中的專業技能。2019年,學院與高頓財經合作,由高頓財經統一組織本科教學實踐活動,并將金融領域的國際高端證書CFA、FRM等作為人才培養的補充選擇。

實施專業碩士金融機構校外導師制度。自2013年起,學院對于每位金融學專碩學生,除配備校內導師外,還配備一名來自政府、銀行、企業等機構的高管作為校外導師。這些來自校外機構的導師,除不定期來校舉辦專題、講座之外,還為專碩學生的研究選題、工作實習、就業方向等提供與金融實踐對接的直接指導。

2.金融學專碩“嵌入式”教學模式改革的特色創新

(1)對標國際職業證書,各層次職業能力提升。與金融機構共同引導學生參與高水平金融專業競賽和高端金融職業證書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傳統金融學教學偏重于理論講授,在實際操作方面較為缺乏,使學生較難將所學理論與現實金融應用相結合,不利于其自身學習動力的形成。經濟管理學院通過與金融機構共同組織引導學生參與各類高水平金融專業競賽,參加FRM、CFA等高端金融職業證書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將金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了人才培養效果。

(2)打造量化金融特色,量化金融閉環嵌入式培養。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國內高水平專業量化競賽,量化策略孵化,致力于量化研發,組建省級量化金融實踐教學基地;同時,完善校內的量化金融相關應用型課程;與國內一流金融數據供應商共建量化金融實驗室及量化交流平臺。

(3)打破實踐教學資源分割,校內教學各環節嵌入。經濟管理學院通過在教學環節中引入校外金融機構,形成了校內教師與高水平市場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互補,能有效促進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協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同時,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引入金融機構校外導師。經濟管理學院通過充分利用校外優質教育資源,聘請一定數量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外專業人員擔任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用人單位全過程參與學生培養,校內外優質金融教學資源共享,將金融理論與豐富的市場實踐結合起來。

結 語

金融學專碩“嵌入式”教學模式培養金融學專業碩士是我國順應國際金融發展趨勢、提高金融人才培養質量的有益嘗試與必然選擇。通過“嵌入式”教學模式培養金融專業碩士,不僅可以提高高校金融學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科研水平和金融實驗室的建設,而且可以為政企研等單位提供智力支持、課題項目,加快金融技術轉化為市場價值的速度,是各方互利共贏的一種新型金融學專業碩士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家華、王瑞《校政企研聯合培養金融碩士模式創新與策略研究——以南京審計學院為例》,《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第80-85頁。

[2]吳曉求:《關于發展我國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年第1期,第48-51頁。

[3]彭建剛、周鴻衛、周行健:《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2期,第26-28頁。

[4]劉若泳:《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12。

[5]周艷榮:《農業機械化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高等農業教育》2012年第4期,第85-87頁。

[6]康若袆、夏凱:《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目標下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高等農業教育》2013年第12期,第93頁。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