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作者:武 彬
發布時間:2019-09-16 14:50: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小學打基礎的階段,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以讀促寫,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走進文章,走近作者,看看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來表達什么樣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民主、輕松、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過程。例如,小學四年級課文《觀潮》一文中,課后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漲潮時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體驗觀潮的心情。同時,讓不同的學生進行朗讀,這樣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陶冶情操,從而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水平。學生的情感活動伴隨著閱讀的全過程,從而形成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就能讓學生保持輕松、愉悅的狀態,讓學生愉悅地閱讀,愉快地接受知識,提高語文修養。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些相對容易理解和有趣的書,而不是一些理論性很強的書籍,讓他們在閱讀中找到樂趣,從而愛上閱讀。
二、找到正確的閱讀方法
語文閱讀和語文學習一樣,也有多種不同方法,教師需要根據課程要求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閱讀方法包括精讀法、略讀法和精略結合法。略讀法一般適用于快速地預習課文,大致了解文章內容,或者有選擇地閱讀文章有關部分。精讀法,就是指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能夠仔細地讀,慢慢地讀,品味文章中每一句話的深刻含義。這種方法我們平時用得比較少,因為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很多文章,我們一般都會采用精讀略讀相結合的方法,因為如果全是精讀,則會花費大量時間,如果全是略讀,又抓不住文章重點,所以兩者相結合才能夠在有限時間內提高閱讀效率。
例如,四年級下冊的《夜鶯的歌聲》一文,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機智勇敢地幫助游擊隊員對抗侵略者的故事。文章篇幅較長,不可能對每一句話都進行詳細解釋,但是其中有很多語言描寫是文章的精彩部分,在閱讀時就應該精略結合,對文章中比較精彩的部分進行重點賞析。在閱讀不同的文章時,我們要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通過不斷的、大量的練習,將閱讀的方法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同時學生在閱讀時需要做到三到:手到、眼到、心到,這樣才能全身心地進行閱讀,體會閱讀給我們帶來的美好感受。
三、在實踐活動中拓展閱讀范圍
語文是一門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兼顧好語文學科的兩種特性。同時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特別是語文閱讀活動,只靠課堂上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序地帶領學生展開課外閱讀,還可以開展一些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涵。例如,在學完了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一文后,為了讓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展開一些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像古詩詞朗誦比賽、古詩聽寫大賽等,看看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量有多少,同時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很多學生可能在課內知識的學習上不是很強,但是課外知識豐富,教師就可以讓這些學生多參加這種活動,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找到樂趣。除了這些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毛主席其他的詩作,讓學生學會品味詩作中的語言,學習其中優秀的寫法。
閱讀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種重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增長見識,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在實踐活動中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只有這樣,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 陜西省眉縣常興鎮烈士陵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