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畢雯雯
發布時間:2019-09-16 11:22:1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于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也隨之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案例教學法是通過案例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運用理論知識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本文從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現狀、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
基金項目:延安大學2017年校級教學改革項目研究成果《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YDJG17-05)。
近年來,為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各高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力求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以便全面提升教學水平。會計專業是集理論、操作、方法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課程,但由于計算公式、記賬、財務報表等內容很多,很多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于是就產生了教師上課“滿堂灌”,學生上課“不停記”這種不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1]。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模式,已被大量應用于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實踐證明其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的能力有顯著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會計專業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案例進行思考、分析與討論,以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2]。案例教學法不僅有效緩解了“灌輸式”教學帶給學生的厭學情緒,還有效提高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激發了學生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本文從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出發,以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為例,圍繞案例教學在會計專業課程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和分析,設置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環節和方案,旨在提升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現狀
會計專業課程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其要求學生不僅了解相關概念、原理、規則等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具備從事會計實踐工作的基本能力。因此,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目前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內容陳舊,實用性和適用性較差
一方面,會計專業教材大多是以舊翻新,內容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很多內容都已經不符合新的會計準則的要求,缺少實用性和適用性,加之有些教師為了方便省事,不愿更新知識結構、重新備課,仍然按照以前舊教材的備課內容進行授課,學生接受的知識自然是陳舊的或是落后的,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會計專業課程作為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較高,但目前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多是教師講授,學生死記硬背相關原理和業務規則,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面對企業實際賬務不知所措。這就會讓學生覺得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而忽視課堂學習,最終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教學手段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方面,高校大多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PPT為學生呈現更多、更豐富的教學內容,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很多計算和記賬流程,多媒體教學雖然速度快、授課內容多、節約時間,但不容易加深學生的印象,學生還沒有弄清賬務的來龍去脈就翻頁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另一方面,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抹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會計作為一門核心課程,課時少,任務重,很多教師為完成教學內容,需要在課堂上不停地灌輸,而學生則需要不停地記筆記,有時候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思考,課程內容就已經講完了,甚至有些時候學生完全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除了偶爾提問外,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任何互動了,即使有創新性的思路也無法及時與教師交流溝通。教師只是在課后布置一些作業,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3]。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少相應的理解時間,比如在講授會計分錄時,教師直接講授應收賬款、庫存現金等專業科目以及它們的增減變動,沒有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做,這就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4]。
3.實踐教學環節薄弱,不利于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
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來實現的。因此,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一方面,雖然教師的理論素養是有保證的,但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尚有不足。究其原因是會計專業一般屬于高校的熱門專業,學生人數多,教師教學任務重,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到企業進修,自然相關的實踐經驗就不足,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就明顯存在短板,自然也就無法更好地指導學生。另一方面,實踐教學條件還不成熟。目前,會計專業實訓課主要是會計電算化課程,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受課時限制,基本只能完成理論教學,要想使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時間肯定是不夠的[5]。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勢必會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由哈佛大學法學院所倡導,它是一種很獨特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案例教學法不是一味地、枯燥地讓學生研究理論,而是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會計理論,解決企業運營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為了提高會計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案例分析與討論,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環節。
1.課前案例引導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原理和計算公式較多,學生會覺得枯燥和乏味,所以在闡述理論知識前適當引入案例,學生則更容易理解。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根據會計專業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使用的,目的是在具體案例分析中加深學生對會計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在會計實踐教學中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首先,授課教師應在平時備課過程中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有意識地搜集相關資料,精選典型教學案例。其次,授課教師應將知識點與精選案例相結合,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出發點,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預習教材內容,搜集相關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與理解會計專業知識,從而有效地提升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效果[6]。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案例資料發放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所學會計知識和搜集到的資料分析案例,這樣才能使課堂討論更有效果。
2.課堂案例討論
會計專業課程知識點多且雜,學生在課堂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如果不及時加以疏導,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喪失學習的信心。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對較難的知識點展開討論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授課—聽課”教學理念,注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想法,在教學互動環節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其次,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迅速進入角色,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鼓勵每個組員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讓每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發言,其他小組可以對有爭議的方案提出自己的觀點[7]。小組間的自由討論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當然,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觀點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切不可直奔主題。最后,教師要對各小組的觀點進行點評,分析各小組在討論過程中漏掉的關鍵點,歸納總結所要講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重點知識加以強調和解析,逐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課后案例實訓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比較多,雖然有小組討論的時間,但大部分學生還是無法吸收并消化所學內容,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課后鞏固練習。會計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在實踐中應用理論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可以精選典型的企業實際案例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加深他們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尋找自身存在的弱點,以及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以便他們能夠有針對性地、更有效地完善自己的知識,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成為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后案例實訓進行評閱,找出學生存在的知識薄弱點,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優化、改進授課形式和方法。同時,課后案例實訓也可作為學生的考核標準之一。最后,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后一定要及時征求學生的意見,了解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授課案例和授課形式,以提升會計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4.多維標準考核
會計案例教學法不應以傳統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而應綜合多方面成績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可以采取“課堂提問+課堂討論+課后案例作業+期末測試成績”的綜合評價方式[8]。課堂提問主要考核學生回答課堂問題的次數和質量,課堂討論主要考核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后案例作業主要考核學生對課后案例作業的理解程度和完成質量,期末測試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對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通過設計各種題型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這種多維考核方式改變了傳統狹隘的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弊端,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能更加客觀地、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情況。
結 語
雖然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課程的應用優點很多,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不能一刀切地判定好壞。因此,在會計專業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理論與案例的比重,切勿本末倒置。會計案例教學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高度參與課堂教學,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理論教學。因為理論教學是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知識的基本手段,它可以使學生最快、最系統地掌握會計專業課程所涵蓋的基本知識。如果沒有會計專業課程理論教學,案例教學法是無法順利實施的,只有學生掌握了會計專業理論知識,才能在會計案例教學法的輔助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有效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劉陽:《〈財務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改革探究》,《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第20期,第414頁。
[2]張智霞:《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案例教學法探究》,《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第89-91頁。
[3]姚秋芬:《中職〈財務會計〉教學的現狀與改革》,《文教資料》2006年第23期,第148-149頁。
[4]梁燕瑜、龍鳳好:《基于應用型本科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案例教學的思考》,《經濟師》2019年第1期,第184-185頁。
[5]吳安南:《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及對策》,《遼寧師專學報》(然科學版)2007年第1期,第108-109頁。
[6]黃蕊:《基于案例教學法的會計教學模式改進研究》,《財會學習》2018年第33期,第215-216頁。
[7]任蒙娜、莊婉婷:《案例教學法在成本管理會計教學中的應用》,《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年第1期,第289-290頁。
[8]楊丹、陳飛、黃建平、戴玉華:《“以學生為中心”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功能復合材料〉課程中的探索》,《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第7期,第129-130頁。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