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思想品德課的中考復習
作者:鄭建峰
發布時間:2019-09-12 15:40: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年一度的高考牽動著億萬家庭,牽動著每一個莘莘學子,牽動著所有父母。與高考相比,中考雖說不能直接決定孩子的命運,但至少影響著孩子的未來。雖然今天我們不會再出現那種“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盛況,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考的競爭早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如何正確把握思想品德課的中考復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研讀《中考說明》,把握命題方向
《中考說明》是由中考命題小組編寫的、規范中考命題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備考的重要依據、學生復習備考的重要武器。那么究竟該如何正確使用《中考說明》呢?第一要研讀中考說明,明確考試性質,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有利于準確把握命題的方向,增強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第二了解中考說明,明確命題的依據,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中考說明和教材三者的關系;第三深挖考點要求,準確解讀基本要求,明確考試能力要求,有利于中考復習有的放矢;第四演練題型示例,發現新題型,找到本年思想品德試題的命題方向和思路。
二、學會比較分析,把握試題的特點
思想品德課作為開卷考試,以其本身的時效性,在中考命題中既會繼承、延續前一年的經典,又會體現出新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中一定要學會比較分析,將近兩年的試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找出異同。總體來講,中考思想品德課試題主要有以下特點:①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發揮思想品德課程功能,體現試題的思想性和教育性;②緊扣人文主題,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目標,體現人文性特點;③聯系學生實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彰顯實踐性特點;④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凸現綜合性特點;⑤關注社會生活的重大事件,如國內外、省內外大事,體現時代性特點;⑥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建設,顯現地域性特點;⑦主觀性試題無論形式多么新穎靈活,試題設問基本上都是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種方式來呈現。
三、中考復習備考建議
1.重視教材,準確把握基本概念、觀點、原理,夯實基礎知識特別是主干知識,為中考打下牢固的根基。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的性質決定了中考內容中基礎知識占一定的比例。雖然中考試題強調能力立意,但能力也是基礎知識的遷移和轉化,是以基礎知識為前提的,離開了基礎知識能力就無從談起。因此,要求學生熟讀教材,切實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其含義,能復述其主要內容,并能迅速而準確地找到它們在教材中的相應位置,為中考時翻閱教材做好準備,以便在考場上節約時間。對基礎知識,一必須“牢記”,二必須“會用”,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的記憶上,必須學會對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從而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因此,在復習基礎知識時,要求學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關心國家及國際大事,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教育學生平時多注意觀察社會,關心國計民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積累時政知識,養成關心時事的習慣;注意收聽收看時事新聞報道,并將其與教材相結合,總結出知識點,做好記錄,相互之間多交流,取長補短。
3.劃分板塊、系統復習。對照《中考說明》的考試范圍,把教材按照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國情教育三大板塊進行細分,重新整合。新教材當中的法律部分分布在初中三個年級的教材當中,要求學生應把五本教材當中的法律部分先找出來,然后把與《課程標準》對應的年級、頁碼標注上,再根據課標不同層次的要求逐個進行復習。國情教育和道德教育也可如法炮制。
4.梳理知識,編成“辮子”。復習時一定要對知識進行梳理,對教材進行大膽取舍,將所學知識編成“辮子”,找出不同框題、課、章節之間知識的內在聯系,對所學、所考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
5.加強審題、解題和答題能力的訓練。從歷年中考答卷中都能感受到,學生普遍存在著審題不清、不會解題、答題能力欠缺、不會合理應對開卷考試等問題。因此,平時要有意識地訓練這方面的能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丟分。
6.關注心理,樹立信心,在感悟中走向成功。相對來說,中考是一次大型、正規、帶有選拔性質的考試,每到臨考前,部分同學會出現情緒緊張、心慌意亂、記憶力卡殼等考試焦慮現象。這種考試焦慮現象會影響學生水平的正常發揮,也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須關注學生心理,充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調節考試焦慮,從容面對升學考試,在感悟中走向成功。
思想品德課中考復習本無章可循,但只要我們認真思考,仔細鉆研,也能從中找到可“循”的“章”,進而開拓、創造出更為寬廣的道路,實現自己心中理想。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第八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