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數九寒天,大荔縣城關中學的會議室卻春意盎然,來自全縣的三百多名中小學老師正在參加縣教育局和青年活動中心主辦的“國學伴成長”培訓活動。專家們精彩的報告,不時贏來陣陣掌聲。

承擔本次培訓活動的老師是西安理工大學艾軍、張曉艷、朱紅亮三位教授。他們通過四場專題講座,分別從文學、心理學以及社會應用科學等方面作了相關應用知識的專題培訓,不僅讓我對國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肩負對國學經典傳承和發揚的責任與使命。

一、國學經典更能促進教育教學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珠寶。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滋潤了無數干涸的心靈。可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典不知何時已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甚至連我們很多老師都為了追求所謂的“升學率”,而把經典丟棄到了角落。

艾軍教授的報告使我認識到國學在一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經典不僅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潛能,培養記憶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道德修養,培養自信和建立價值體系,有助于增進學生與老師、與家長的關系。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重視國學經典對孩子的熏陶,重視國學方面的教學,我們的孩子會更加積極樂觀、吃苦耐勞。

在教學中,總有老師抱怨孩子難教,教師難當。其實作為老師,我們最應該反思的是自己:除了課本上的知識,我們又教會了學生什么?國學經典的魅力在于它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當我們關閉了國學經典的這扇門時,當我們強調成績、強調質量時,卻忽視了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國學,對現在的教育太重要了。

二、講究教學的藝術性與創新性

語文課是一門應用廣泛、接近社會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最具藝術情趣的學科。張曉艷教授的報告《語文教學的藝術》再一次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應講究藝術性,語文課堂教學更應如此。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這“喜歡”之情,便是來自教師在教學中所創設的藝術氛圍??梢韵胂?,如果學生在教師所營造的氛圍下,充滿了求知欲望,每個學生的大腦都在充分運轉,那這樣的教學效果該有多好啊!

只有當我們的教學講究了藝術性和創新性,我們的學生才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我們的教育才能稱為“成功的教育”,讓我們所有的老師攜手共進,不斷努力!

三、做一名終身學習的老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自己根本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刻地理解這句話的道理。從教已經有17年,帶初三也有十多年了,加上我們近幾年教材相對穩定,教學過程中自己多少有些松懈和厭倦。本次報告,讓我找到了制約教學成績的根源,意識到了是自己的知識過于陳舊,讓自己不斷充電已經是教學的必須、新時代的要求。

《過零丁洋》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名篇,培訓過程中,艾軍教授也給我們分享了示范課《過零丁洋》。授課之前,她先講了“崖山海戰”,當大家了解了南宋末年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了解了文天祥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后,文天祥的那種強烈的愛國情懷便很自然地呈現了出來。這首詩我也記不清楚自己教了多少遍,可自己從來沒有像那天那樣深刻地理解過這首詩。如果下次再講這首詩時,我想肯定會是不一樣的效果。這篇文章我可以套用艾教授的方法,那么其他的課文呢?自己是不是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不是太老套了?原來我總認為就那么一點知識,早已爛熟于胸,怎么這些孩子就是學不會呢?現在我忽然明白:孩子變了,時代變了,老師再不改變,勢必會被淘汰。為了能夠更好地教學,更為了不誤人子弟,我覺得自己需要不斷地學習,課堂才能重現精彩紛呈,也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找到情感的依托,才能筑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焙魡菊Z文教學人文精神的回歸,是當前語文教學面臨的迫切問題。對于經典的傳承和發揚,我們眾多的語文老師任重而道遠。也許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依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我一定會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做有靈魂的教育,用國學點亮少年靈魂的燈塔,做無悔于心的“四有好教師”。

作者單位 陜西省大荔縣兩宜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