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堂作文可以這樣生成
作者:姚小聯
發布時間:2019-09-12 10:03: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本論文針對學生、家長、教師在作文學習中的共同困擾,提出了作文當堂生成的步驟和方法,即:兩準備——六指導——兩激勵。
準備,從單元學習任務前的主題準備到作文課前的素材準備,動手書寫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數。作文教學的指導步驟,按照“憶要求、說素材、提思路、說方法、補細節、打腹稿”的層次進行,切實、可行、便于操作,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最后,以時間和質量為準繩,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動態地促進和激勵,使學生在作文教學中,能夠完成一篇有質量的作文。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一旦孩子的家庭作業有寫作文的任務,就是孩子和家長最痛苦時候。那么,怎樣才能解決上述的問題呢?于是,當堂成文,便成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古人都說:“不打無準備的仗?!蹦俏覀兊淖魑挠重M能少了“準備”這個重要的環節呢?
一、準備工作自主化
1.提前布置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每當新課要進入到下一單元時,我都會領著學生根據目錄將本單元的主要任務進行分析,讓他們了解習作內容,帶著任務去學習、去感受,效果會好很多。
2.課前精心準備,做到目的明確
作文課前一晚的家庭作業,就是準備作文。我對此項作業的要求是研讀問題、琢磨要點、選擇素材、自我構思、打磨腹稿,不允許提前打草稿或摘抄、借鑒等不利于寫作的事情發生。其實我覺得寫作文和做事是一樣的,有了充足的準備,還得要有正確的方法指導。
二、教學指導層次化
說是作文教學指導,其實更多的是孩子們準備工作的展示和本次習作方法及細節的交流。整個過程,時間要控制在二十分鐘以內。
1.憶要求
每一單元的習作中都有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要銘記于心,因為這些內容將是學生寫文謀篇的根據,也是老師評價批改的依據。對于問題的研讀,作文準備時已經布置過,所以,課堂上只要求學生自己總結板書。
2.說素材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前一晚的回想后,我們的“米”是有了。但是“米”的質量究竟怎么樣,那得靠展示和交流了。在充足的對比和感觸后,一些精彩的素材就會脫穎而出。將生活真實化,將細節生動化,將場面細致化,將視野縮小化,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書寫,用心去交流,每一個素材都能發掘出其光彩奪目、絢麗迷人的一面。
3. 提思路
“獨木難成林”。只有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才能迸發出更加多彩的、璀璨的、新奇的光芒。有了主題,有了要求,我盡可能多的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展示他們自己的思路,力求拓寬孩子們的視野。
4.談方法
對于習作的方法,真的是因人而異、因文而異的。一般情況下,一個單元的四篇課文基本上都是與本次作文內容相呼應,方法也能相互借鑒。借助課文這個平臺,我們見識、學習到了這些獨特、別致、實用的好方法,但是到底會不會用,該如何用,作文就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戰場。
5.補細節
如果說素材是米,思路是炊具,寫作方法是飯菜做法的話,那么,細節就是調料。這頓飯好不好吃,這可是關鍵的一步。作文教學細節最重要,這是孩子們作文能脫穎而出、讓人耳目一新、并為之動容的法寶。
6.打腹稿
所有一切的交流到此結束,現在就該是學生將自己的素材、思路,以及別人的建議、方法進行融合和歸納了。我要求學生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串聯,出彩點在哪……一一想明白之后,就可以動筆了。
三、獎勵促進速成化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工作都在腦海里,如何將它們及時、完整、準確地落到紙上,就顯得尤為重要。再者說,作文如何能夠“當堂化”,這一步有決定性的意義。
1.時間獎勵法
為了鼓起學生書寫的士氣,提供他們落筆的動力,我要求每次打草稿時間為三十分鐘,并設置了獎勵制度。
2.質量獎勵法
孩子們習作之后,會有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是要互相交換作文,進行評改的。修改評議后,還要給同學的作文打評議分。每次批改正式作文時,我都會評出冠、亞、季軍,數量不限。
至此,一篇完整的作文書寫和評議的教學就在當堂作文教學中順利完成了。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