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語篇分析理論入手,對于如何將語篇教學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相應的策略,突破了傳統講授中重詞匯、語法輕整體理解的問題,以期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和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關鍵詞]語篇分析 大學英語 語篇教學

語篇分析是20世紀60年代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進入我國就更晚了,20世紀80年代才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詞匯講解、語法分析和難句解釋上,而對于句子、段落,乃至整個篇章的內在聯系及外在關聯不是很重視,從而導致學生對篇章的理解支離破碎和不連貫,教學效果也往往不理想。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十分有必要,高校英語教育不僅僅要全面提升實效性,更要努力培養大學生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語言理論的研究和教學相輔相成。因此,在語篇分析理論日益發展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大學教師開始將語篇分析運用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這樣的嘗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

語篇分析理論

Widdowson H.C.認為語篇就是結合起來的句子的使用。語言學家Harris在《話語分析》中指出,語言不是以零散的詞或句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連貫的語篇形式存在的。而Leech G.則認為語篇是適用于任何形式和任何目的的完整語言材料。從系統功能語法看,語篇涉及的系統主要在語言、語域和語篇體裁這三個層面上。眾所周知,語言一般由語音、詞匯、語法、語義幾個部分構成。而語域可以理解為上下文情景語境,語篇體裁則指的是語篇的文化語境。

語篇分析是指把文章視為一個整體,從全局考慮對整個篇章進行剖析、理解和評價,從而洞察作者的觀點和意圖。語篇教學不僅僅體現在句子層面上的語言學習,同時還體現為語篇方面的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傳統的重詞匯語法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打下一定的英語基礎,但也會使學生習慣性地將注意力放在單詞、語法和翻譯句子上,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十分不利。語篇教學要先從語篇的結構入手,分清文章的框架結構。再通過語音、詞匯、語法、句型等進一步加深對語言現象及交際功能的認知。最后是分析探究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銜接,邏輯上的連貫性,上下文語境,使學生抓住文章主題和中心思想,最終實現學生對全文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嘗試研究各句、各段在篇章表達整體意義上所起到的作用,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及立場,并能對文章作出客觀的評價。

語篇分析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具體應用實踐

近幾年,大學英語教材不斷推陳出新,課程結構不斷調整,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受到各類英語考試的影響,應試性質濃厚。很多學生學習英語也僅僅局限于對詞匯的掌握,語法規則的學習及句子的翻譯。大學英語教學以精讀課為主,而精讀課以課文教學為主,語篇層次上的理解是精讀課教學的目的,那么這一目的又該如何實現呢?

首先注重課堂的導入。Lead-in部分是開始學習一篇課文的基石,好的導入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導入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設計相關問題、組織討論、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和主題相關的視頻或音頻,或者采用微課錄像介紹分享文化背景,甚至利用翻轉教學讓學生作為主體,自己導入話題等。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可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篇章教學中要始終銘記一點,篇章的背景知識對理解的作用要遠遠大于語言本身。以我校大學英語所選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一書為例,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Marriage across Nations”這一課時,文中“It's wrong for me to marry him.Is his color the problem,Mom?”這句話,如果沒有恰當導入將背景知識作為一個鋪墊,很多學生會一頭霧水,不理解為什么“his color”會成為結婚的障礙。因此,教師在導入時就應該先介紹清楚該文章的文化背景。由于美國社會長期以來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最初黑人和白人結婚是違法的,這一法律在1967年6月12日才得以改變,異族通婚才被允許。再比如“Premarital Agreements”一課,導入時就可以利用本課的話題設置討論,讓學生設想一下自己想要在結婚前明確的一些條款,模擬寫出一份婚前協議。學生對于這樣開放式的、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其次在教學中分析語篇體裁,根據不同體裁的寫作模式引導學生把握相關體裁的特點。還是以《新視野大學英語》一書為例,該教材選材廣泛,體裁多樣,但最常見的還是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這三種體裁。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對文章進行分析,尤其是對不同體裁的語篇進行宏觀結構剖析。如記敘文通常是根據時空變化、事物存在的順序、情感變化順序等來組織材料的。比如“Charlie Chaplin”這一課,文章就是根據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描寫查理·卓別林的一生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文中的時間節點聯系對應的事件,最終分清文章的脈絡。議論文則是根據事物發展的邏輯或作者的寫作思路,對論點、論據進行分析。說明文則是從定義、分類、對比等角度來組織寫作材料。引導學生掌握各種體裁,熟悉篇章布局。

再次是對語篇的表層理解和宏觀把握。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考核學生對文章的表層理解情況,如提問找關鍵詞或者主題句等。同樣,教師還可以通過速讀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整個篇章有個大概的了解,對文章結構有個初步的認識。教師通過引導,幫助學生確定文章主題,分清文章脈絡,總結得出整篇文章的梗概及框架結構。除此之外,語篇教學還十分重視從文章體裁的宏觀角度出發,通過文中句子和段落相互間的關系,挖掘其內在聯系。正確理解語篇發展的邏輯,把對語篇的認識深入到語義連貫上。

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吸收,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比如,在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 of Cloning這一課的學習中,如果學生課前就對克隆的相關信息有一定了解,那么學習起來就容易理解,從而更容易進入到文章的話題。此外,教師也要根據課文內容來闡述語篇背后的文化底蘊,持續提升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很多時候大學生在閱讀時無法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并不是因為對語篇中的詞匯與句式不理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對英語文章背后的文化不夠了解,經常用中國傳統思維來解讀,從而導致理解錯誤或不理解。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聯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對于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明確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

語篇分析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僅僅是要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填鴨式”舊模式,更要從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出發,深度挖掘更為實用高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語篇教學中,先從語篇體裁出發,確定文體,理清結構脈絡,再觀察整個文章的上下文語境,即語域,最后把語言符號,也就是語音、詞匯、語法等具體語言現象放到語篇體裁和語域中進行教學,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1.語篇分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知識輸入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有幾點注意事項:一是要重點訓練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二是要在語篇閱讀的教學實踐中側重語篇結構的講解,讓學生能夠在掌握結構的同時熟悉不同文體。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要針對語篇進行全面分析,幫助學生掌握語篇的主題及作者的創作意圖。與此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大學英語篇章結構分析與語言知識點講解有機融合,幫助學生在習得詞匯、語句、語法的同時,領悟語篇的的深層含義。

2.語篇分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在做聽力或口頭表達時,如 introduction、summary、apology、persuasion等內容,語篇知識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如果對語篇的體裁、語境、主題有一定了解,就會對聽力材料產生宏觀上的期待,減少大腦反饋時間,強化對聽力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對語篇段落含義的理解。通過語篇分析學生能夠將聽力訓練中所聽到的詞匯、語句融入到預判的心理模式,進一步加快理解的速度,從而降低聽力的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力和記憶力,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聽說的興趣及學習自信心。

3.語篇分析有助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語篇分析除了從整體出發理解全文,把握語篇體裁,體會語域,分清邏輯之外,還需要達到更高的目標,進一步揭示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寫作手法。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出的要求,大學生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能。但是當前高校的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相對較低,寫作中容易出現結構性錯誤,過度重視寫作中的語法與詞匯,對于寫作體裁、結構框架則不夠注意。假如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結合語篇分析,向學生詳細介紹作文結構,那么大學生必然會在寫作中更加關注語篇的結構框架。

結 語

基于語篇分析方法開展大學英語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很多缺點,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聽說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如此,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要想把語篇分析引進課堂,融入教學,指導教學,服務教學,對于廣大教師也是有一定挑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工作,還要努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利用語篇分析教學全面提升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還需要廣大教師長時間的實踐經驗累積。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劉辰誕:《教學篇章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6]王九萍:《英語報刊語篇分析》,《外語教學》1997年第4期,第83-86頁。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英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