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推進地方高校學風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安康學院教育學院學風建設為例
作者:屈詠梅 胡景乾
發布時間:2019-09-12 09:45: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永恒主題,“三全育人”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為高校加強學風建設提供了新視角。當前,高校學風建設面臨一些新挑戰,安康學院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領下,對如何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進行了一系列新探索。
[關鍵詞]學風建設 三全育人 安康學院
基金項目:2017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7BZ048);2016年度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6P022)。
學風是一所大學的靈魂,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永恒主題。大學學風建設的實質就是圍繞大學生學習和成人成才開展的培育、傳承、踐行、弘揚優良學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培育優良學風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與學風建設之間具有內在的必然聯系。
學風建設的新視角
本研究是陜西省2017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四協同一體化’的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子課題之一。該項目立足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的大背景,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整體性、開放性要求,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四協同一體化”①之間的內在聯系,致力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旨在探求發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路徑和方法,為地方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范例[1]。此次子課題的任務是以筆者所在的二級學院為例,開展“四協同一體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視域下的學生工作研究和實驗,側重點是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的協同,重點探索學生工作如何對接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專業建設等問題。對此,筆者認為可以以學風建設為支點展開探索。優良學風能夠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力、增強學習效果,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總結分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續加強和改進的良好發展態勢,進一步明確了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意見》強調,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的長效機制。[2] “三全育人”不僅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條重要原則,也為加強學風建設、培育優良學風提供了新視角、新路徑。
學風建設的新挑戰
安康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始終堅持走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辦學之路,以培養各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長期重視學風建設。教育學院作為安康學院培養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師資的二級學院,認真執行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深入貫徹落實學風建設目標,大力培育“敏而好學、善思躬行”的學風,多路徑、多舉措推進學風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學生總體上努力上進,學風建設持續向好。
但通過深入調研發現,學院的學風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近幾年學生工作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一是“00后”學生問題較多。由于社會發展進步、生活環境變化,部分學生虛榮擺闊、貪圖享樂心理增強,網購、網貸、不學、厭學情況較為突出。二是生源結構復雜。隨著專升本學生、“三校”單招生的加入,學風建設任務更為艱巨。部分學生沉溺網絡游戲、愛好網絡閑聊,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學生性別結構失衡。由于學科、專業的原因,教育學院的女生占到九成,性別比例失調。四是學前教育專業對藝術技能要求較高。本專業按照文史類招生,免試藝術技能,但在實際專業學習中對學生的藝術技能要求較高,導致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專業學習。加之安康學院招生以陜西本省生源為主,陜西有地跨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六盤山區的三個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山區,國家扶貧辦確定的貧困縣達42個[3],建檔立卡貧困生多,致使考入安康學院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這些特點會衍生出學風建設問題,使學風建設面臨諸多新挑戰。
學風建設的新探索
針對學風建設出現的新情況,學院堅持以“三全育人”理念為引領,充分發揮學院黨總支在學風建設中、“三全育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實行黨政齊抓共管,建立長效機制;大力發揮教工黨支部在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等方面的示范作用;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各類學科專業競賽、加強日常管理等多種路徑,發揮共青團、學生黨支部、輔導員隊伍的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作用,抓好“教、學、管”等關鍵環節,盯緊課堂、宿舍、考場等重要陣地,做到全員參與、全程掌控、全方位教育指導,推動“三全育人”落到實處,努力培育優良學風。
1.堅持“教、學、管”三管齊下,三個環節常抓不懈
(1)提升“教”的質量,吸引學生進課堂。學院堅持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教師業務培訓,不斷提升教學滿意度。學院實行黨建引領,發揮黨員教師的帶頭作用,大力推進思政課程建設。堅持以師德建設為引領,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求實作風和嚴謹治學態度,通過職稱評審、年度考核、師德考核等制度,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的自覺性。
(2)加強“學”的引導,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學院堅持分類指導和全程輔導相結合,從學院和班級兩個層面建立以德促學、以導促學、以獎促學、以賽促學、以幫促學等多維學業促進模式。強化入學教育,完善學業導師制度和朋輩幫扶制度,以招教、考研、計算機等級考試、教師資格考試、四六級英語考試等各類考試為契機,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加強各類校外科技競賽、學科競賽、“大創項目”的組織指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優化第二課堂,結合專業學習,開展各類競賽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3)狠抓“管”的落實,培育優良學風。學院將學風建設與學生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創新工作思路,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方位管理格局。學院堅持黨政齊抓,全員參與,由輔導員具體操作,學生干部配合,使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形成有效體系。學院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日常管理、班級活動之中,用文體活動、班會團日、演講辯論、參觀學習等方式,緊抓誠信、感恩、情感、理想、信念等養成教育,帶動良好班風、系風、學風的形成。
2.盯緊課堂、宿舍、考場等重要陣地,突出全員育人、育人育心
學院堅持定期不定期查課,實行任課教師、班干部兩級考勤,對缺課情況及時通報處理;教師嚴格課堂管理,對“低頭族”“發呆族”“耳麥族”及時批評制止;各班建立課堂管理的朋輩幫扶、提醒機制,促進學風不斷向好。學院強化宿舍環境、宿舍文化及人文情懷的建設,開展“宿舍環境創設比賽”“宿舍‘三走活動’比賽”“宿舍心理團體輔導”等活動,推進宿舍環境建設,培育和諧、向上的舍風。針對考試,學院在要求教師嚴格監考的同時,每學期召開正考風考紀大會,組織學生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幫助學生核算“作弊成本”,從而使其端正態度,誠信考試。
3.發揮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水平
學院實施“學生干部素質提升工程”,把學生干部培訓列入學生工作重要內容,明確規定學工辦主任為直接責任人,每學年對班團干部、宿舍舍長組織培訓,夯實學生自我管理基礎;創新學生黨支部、學生會、團總支工作模式,建立學生管理團隊聯合例會制度,凝聚學生自我管理合力。學院實行黨建帶團建,開展先鋒示范崗創建活動,引導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各項工作中挑大梁、在專業學習中當標兵,以卓有成效的黨建團建工作帶動、助推優良學風建設。
綜上所述,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效工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等特點。高校應將“三全育人”與學風建設高度契合,形成良好的學風;要以“三全育人”理念為引領,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這樣,培育優良學風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也將促進高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注釋:
①“四協同”指課程協同、課內外協同、校內外協同、學團工作與教學工作協同;“一體化”指辦學機制一體化改革。
參考文獻:
[1]胡景乾、鐘生海:《協同理論視閾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安康學院學報》2019年第3期。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7年2月27日。
[3]國務院扶貧辦:《扶貧辦關于公布全國連片特困地區分縣名單的說明》,2012年6月14日。
作者單位:屈詠梅 安康學院 胡景乾 安康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