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仁者愛物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仁者愛物思想主張人與動植物的生命同樣珍貴,倡導在愛人與愛物上的平等。仁者愛物思想能夠提升畜牧獸醫人才的獲得感、責任感以及道德水準。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對其認同的過程。仁者愛物思想融入課堂教學,可增強學生的認知認同;融入校園文化,可增強學生的情感認同;融入實踐考核,增可強學生的行動認同。

[關鍵詞]仁者愛物 畜牧獸醫 人才培養

仁者愛物思想倡導平等地對待天地萬物中的一切生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理念,這些理念和精神有利于化解畜牧獸醫從業者的消極情緒,有利于提升他們對職業的滿足感和責任感。把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對于推動新時代畜牧產業發展和提升畜牧獸醫人才培養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仁者愛物思想的豐富內涵

仁者愛物是儒家仁學思想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提倡凡是仁者都是無不愛,“愛物”就要愛天地萬物、愛大自然的一切物種,“仁者愛物”意味著天地中的所有物都應平等對待,要懂得與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諧相處。

1.仁者愛物意味著動植物與人是平等的

“ 仁民”和“愛物”是統一、不可分割的,要無差別地對待人和萬物。“由于人和萬物都是天地的兒女(‘乾稱父,坤稱母’),人與萬物的關系不是一般的保護與愛護關系,而是非常親近的關系。”[1]人、植物和動物都是天地萬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生存發展建立在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的基礎上。生命對于人、動物、植物都是平等的,毫無高低貴賤之分,珍重生命、愛惜萬物是儒家思想的鮮明特征和特有情懷。每個人既要珍重自我和他人的生命,同時也要愛惜動植物的生命。“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世間萬物中的每一種動植物無論以何種形式、何種方式存在,都應得到人的尊重和愛惜。無論是墻角一棵毫無起眼的小草,還是地上緩慢爬行的一只小蟲,這些看似渺小的動植物都和人一樣,是浩瀚宇宙中的有機組成分子。愛物的前提是要尊重每一個生命,只有神圣地對待人的生命和動植物的生命,才能真正做到無差別地愛世間萬物中的每一分子。

2.仁者愛物要體現在愛人與愛物的平等上

世間萬物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各自的存在理由和價值,愛自己、愛親人、愛他人(除自己和親人外的人)都是愛人的應有范疇。“仁者首先要滿足親親之情,然后由‘親親’推廣到‘仁民’,再由‘仁民’擴展延伸到‘愛物’。”[2]愛物表現在對動物、植物生命的尊重,人類不能過于“愛自己”而隨意對其他天地萬物進行踐踏和蹂躪。人不能把動物看作供自己消遣和娛樂的工具,更不能將其看作毫無生命價值的消費對象。熱愛和尊重大自然的一切是愛人與愛物平等的前提。愛人與愛物的平等性意味著人不能把自然界中的一切看作被索取的對象,而要深刻體悟天地萬物的美和生命的價值,只有尊重自然法則、保持生態環境才做到了愛物的內在要求。對待動物既要尊重其生活習慣和生命價值,又要精心呵護每一個動植物繁衍生息的權利,要利用人類現有技術減輕動物的肉體痛苦,實現人與動植物的友好相處。

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畜牧獸醫專業是以禽類、獸類為研究對象和醫治對象,與傳統醫學專業相比在醫治對象和服務對象上有明顯不同,這就造成了從事畜牧獸醫職業的人缺乏應有的獲得感和責任感,突出表現在從事畜牧獸醫職業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的工作無關緊要,不會像普通醫生那樣會直接關乎人的生死問題,對動物的生命較為輕視。在當代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中,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高尚的醫德以及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都是基本要求,因此,將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十分必要。

1.仁者愛物思想能提升畜牧獸醫人才的獲得感

獲得感是人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的動力之源,獲得感簡單來說就是人基于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而獲得的一種滿足感,它與人的內心體驗直接相關。當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意義有著深刻理解的時候,他會因工作中的一個小成功、小突破而心花怒放,這種獲得感不一定都與豐厚的物質回報聯系在一起。真心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獲得感產生的前提和基礎,當一個人真正懂得了禽類和獸類的生命同人的生命一樣珍貴的時候,他就會產生獲得感,這種獲得感就來自于對醫治對象的一種愛。仁者愛物思想能克服輕視獸類和禽類生命的錯誤認識,使人真正懂得從事畜牧獸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只有把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才能激發學生對畜牧獸醫專業的真正熱愛,進而轉化為將來從事這份職業的動力之源。

2.仁者愛物思想能提升畜牧獸醫人才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條件,更是從事任何職業的基本要求。責任感是職業素養的核心,它來自于人對其所從事職業及其所扮演角色的認識和理解。當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重要性和內在價值缺乏理解時,往往就會對職業失去興趣,將“無所謂”的態度帶入工作中,這就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可見,責任感提升的關鍵在于真正領悟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意義,讓學生理解畜牧獸醫職業的偉大意義是培養畜牧獸醫人才責任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把對禽類和獸類的愛與對人的愛等同起來,學生才能真正領悟畜牧獸醫職業與治病救人的醫學職業同樣具有的偉大意義,才能對今后從事的畜牧獸醫職業產生較強的使命感和敬畏感,進而在工作中樹立起的強大責任心。

3.仁者愛物思想能提升畜牧獸醫人才的道德水準

“儒家主張淡漠物質享受,重視精神層面的追求,避免因對金錢物質的依賴而導致人的異化。”[3]仁者愛物思想倡導人要珍視世間萬物生命,要以仁愛之心尊重禽類和獸類的生命價值,不能為了索取而忽略道義。仁者愛物思想對畜牧獸醫從業者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畜牧獸醫專業的特殊性,使得許多從業者認為只要能夠延續禽類和獸類的生命就好,至于所救治的對象是否會痛苦就無關緊要。畜牧獸醫人員在動物飼料配制過程中,不能只看到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倫理道德,喪失仁愛之心,如“瘦肉精”現象就與畜牧獸醫人員道德水準不高有直接聯系。因此,把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能夠有效提升其職業道德水平。

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路徑設計

1.仁者愛物思想融入課堂教學——增強認知認同

課堂教學是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仁者愛物思想進課堂是培養德才兼備的畜牧獸醫人才的根本要求。對動物的生死以及因疾病所招致的痛苦沒有一絲憐憫、沒有一絲惻隱之心,就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畜牧獸醫人才。尊重動物的生命并以仁愛之心對待之,才能不愧于畜牧獸醫專業所賦予的使命。首先,學校要讓學生了解仁者愛物思想豐富的內涵及魅力,將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職業素養課中,在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教學課時及教學內容。教師要通過教學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增強學生對仁者愛物思想的認知認同。

2.仁者愛物思想融入校園文化——增強情感認同

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是育人的重要環節,校園文化熏陶是強化學生對仁者愛物思想情感認同的重要路徑。仁者愛物思想融入校園文化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校園主流媒體要把宣傳仁者愛物思想作為常態。要在學校官方網站和微博以及校園廣播、報紙上設立專欄,及時宣傳報道仁者愛物的先進事跡。二是要把仁者愛物思想貫穿于志愿者服務、社團活動以及公益活動中。通過舉辦以“仁者愛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征文活動等培養學生對仁者愛物思想的深厚情感。三是要把仁者愛物思想融入校園人文環境建設中。

3.仁者愛物思想融入實踐考核——增強行動認同

只有把對仁者愛物思想的認知認同、情感認同上升為行動認同,才能最終轉為實際行動,真正實現知行統一。將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實踐考核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把仁者愛物思想納入實踐考核體系中。在畜牧獸醫專業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及相關職業素質課程的實踐考核中設立體現仁者愛物思想的考點。二是把仁者愛物思想融入專業實踐的一切環節中。在專業實踐中,教師要處處體現仁者愛物思想,以此引導學生珍視動物的生命。三是要在社團活動充分中體現仁者愛物思想。將仁者愛物思想融入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的全過程,不僅需要學校各部門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各任課教師的齊心協力。

參考文獻:

[1]吳鑄新:《論中國儒家思想的仁學》,《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第56-60頁。

[2]李雋、李亞軍、張雪玲、董正華:《仁學思想在醫學生醫德教育中的運用——以陜西中醫藥大學為例》,《中國醫學倫理》2018年第5期,第650-653頁。

[3]杜剛:《淺析儒家思想對醫學道德養成的現實意義》,《醫學與哲學》2015年第12期,第22-24頁。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