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理念指的是人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生態保護與發展觀念,其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基礎,重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教學生態學則是研究教學和教學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教學與教學環境之間存在的規律和機理,并以系統整體、動態平衡、和諧發展為理念開展教學活動。現如今,生態理念下的我國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生態重疊、生態特化及生態受損的現象。基于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目的,應從構建高校英語生態課堂、建立生態教學環境、制定生態考核機制這三方面探討。

[關鍵詞]生態理念 高職英語 培育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基于生態課堂理念的高職英語教學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GH17V6)。

引 言

在生態學中,生態理念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生態理念不僅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同時也有著豐富的內涵。生態理念不僅僅局限在生物生態領域,同時也為其他學科、領域帶來了創新思維。現如今,生態理念在教育領域中也能夠解釋學校的方方面面,包括學校管理、制度、環境、教學等。教學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如果沒有教學,高校就不復存在,生態理念為高校的教學研帶來了先進思想,使高校的教育發展更加穩定、和諧。

高職英語教學中生態理念的缺失分析

從生態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是自然的生命體,具有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命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同時,學生與外部環境存在一定的聯系,他們會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例如社會環境。因此,開展英語教學時,學校不僅需要考慮內部因子,同時還要考慮外部因子的綜合作用。內部因子包括學生個體的性格、學習能力及掌握知識的程度等。外因因子包括教學手段、課程設置及社會需求等。現如今,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生態理念的缺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重疊

物種的重復性,可稱為生態重疊。高職英語教學生態重疊具體體現在教學方式單調枯燥,教學評價單一,教學模式呆板,培養出來的學生差別不大,無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例如教學方式,同一種教學方式運用于不同學生,效果會有很大差別。現如今,高職英語課堂教學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式的教學無法培養出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缺乏的是綜合型的專業人才,“千人一面”的教學方式無法培養出綜合型的專業人才,而這也是與生態理念背道而馳的。

2.生態特化

對于大部分的多構件生物而言,較之于構件的個體數,研究的數量和狀況更為重要。以一叢稻為例,它能夠由一枝主莖發展到上百個分蘗,個體大小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只從生長方面去計算稻叢數量并沒有什么意義,而研究它的稈數要比區分主莖更為重要。大學生的個體具有較大的差別,只在年齡、知識及專業方面有共同點,但是大學生個體的遺傳基因、生長環境、性格、愛好及思想上都是有所差異的,學生生命體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必須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

3.生態受損

植物只有在光合作用下才能健康生長,最終實現生態循環。大學生正如一株綠色植物,其成長同樣需要精神鼓勵,包括教師的鼓勵、行為影響及教育方式選擇等。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的生態受損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教學內容生態受損,高職英語教學側重知識能力訓練,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情感、合作、學習態度、道德品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大學生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容易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以及在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之間的追求不平衡。例如沉迷游戲與網絡、放棄學業、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逃避或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二是教學時間生態受損。高職院校只重視教學的效益,一味降低投入的成本,例如將幾個小班整合為一個大班,一個班級就有可能上百人,使得英語教師難以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在調查中也發現,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課時不合理,有的時候甚至少到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教師又主要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學反饋也不及時,無法提升英語教學的效率。

生態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學發展對策

1.構建高職院校英語生態教學課堂

第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更多的時候是發揮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只重視教和學,但生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更重視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主動與教師互動。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而這能夠有效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將新穎的話題、時事等融入教學之中,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豐富的課外知識還能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第二,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生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要求個體和整體、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共同進步、和睦相處。因此,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組學習,同時引入良性競爭,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能使學生具備健康的競爭意識。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各種辯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從而形成一個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學習局面。生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競爭,使他們在學習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第三,學生自身的和諧。生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同樣也要求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社會高速發展,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使大學生的心態越來越浮躁。當學生面臨未來就業時會產生一定的壓力,不能完全靜下心來學習。迷茫、抑郁、浮躁是當前大學生最真實的寫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要求自己以平和、快樂、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和諧的學習狀態有利于學生自身學習成績的提高。

2.構建生態教學環境

為學生創造一個生態教學環境需要優化教學設施。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為學生制訂“生態位置”,也就是對學生的座位進行動態安排。教師根據不同教學活動的特點,隨機組合,從而形成各種不同的座位排列,例如組合成圓形、V字形和長方形等,通過組合成不同的座位排列,不僅能方便教師在學生中間走動,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機會,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面對面探討和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想和學習經驗,能夠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通過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習熱情,自覺參與課堂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通過“生態位置”,一方面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另一方面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增強英語的趣味性,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學生能對知識主動探索,使自身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

構建生態教學環境需要創造一個生態英語語言環境。提升英語技能需要借助更多的實踐活動,才能有語言練習的機會。因此,在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導入案例,例如引入時事新聞,以及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向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豐富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生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導入豐富的英語課外信息資源,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英語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只通過課堂學習是無法更好地提升英語水平的,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能夠自主學習,結合自身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例如早晨收聽英語廣播新聞,或者是聽英文歌曲,以及觀看英語電影等,通過自己所喜愛的學習方式,能夠很輕松地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學校也應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例如舉辦英語口語競賽、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英語辯論賽等,不斷豐富課外活動,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英語生態課堂。

3.制訂生態考核機制

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是培養人才的有效手段。在英語教學中,教學考核能夠發揮激勵、引導及質量監督的作用,主要目的是推動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促進教育與學生的共同發展。生態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要求制訂生態考核機制,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當前高職院校英語的考核主要有階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但對于考核模式,不能夠只限制于期中、期末的固定式考核,而應在期末考核的基礎上進行階段性考核,并且要有多次性和隨機性。進行階段性考核可以讓教師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進步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英語知識點的考核,可根據單元、知識點來劃分,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考核,根據合理的比例算入學生的總成績。期末考核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學期內的學習情況。因此,在階段性考核的基礎上結合期末考核,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使考核評價更公平和更有效果。

第二,把學生日常課堂表現分值化。生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要求教師重視學生日常課堂的表現。傳統模式下的英語教學學生是被動參與學習。生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自覺、積極地投入到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的效果與學生課堂的表現息息相關,學生積極、主動表現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也使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進步。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把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分值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生態課堂的構建。

第三,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生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交流互動,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共同進步。基于此,可以制訂學生間相互評價的考核機制。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能夠對其他同學有更深認識,同時學生也擁有對其他同學的評價權,在學生互評的基礎上,可以進行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等,以這種方式進行評價,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

結 語

自然規律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因而必須尊重和認識自然規律,以生態理念為指導,自覺根據自然規律來做事,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無論是學校還是英語教師,都應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共同構建一個平等的、和諧的英語教育生態體系,從而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最終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的專業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娟:《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生態現狀研究》,《現代交際》2018年第20期,第136-137頁。

[2]孟娜:《生態文明視域下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現狀與構建策略》,《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9期,第118-120頁。

[3]劉彬:《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高校英語教師角色研究》,《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年第37卷第8期,第33-35頁。

[4]莊蘇:《自媒體背景下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探究》,《英語廣場》2018年第8期,第135-136頁。

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