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特別是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普遍缺乏教研激情,這不僅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當前教育需要破解的“瓶頸”之一。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睂逃W校,這句諺語同樣適用。老教師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教學經(jīng)驗和人生閱歷,都是學校發(fā)展和自我提升的寶貴財富。老教師這股教研力量,于教育的發(fā)展,既需要又重要。那么,怎樣點燃他們的教研激情?我認為,有如下“三招”。

第一招是“天招”,即去其“天花板”。有些地方和學校在組織教學競賽、說課比賽、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大賽等教研活動時,往往明確多少周歲以下教師參加。這就等于說多少周歲以上的老教師不用參加,導致老教師想?yún)⒓佣疾缓靡馑?。有的學校每學年也只是要求多少周歲以下的教師必須撰寫教學論文。試想一下,這些活動都把老教師“排除”在外,他們怎么對教研有激情呢?所以,不僅不能“排除”他們,而且更應鼓勵他們參加。有他們參與的教研,相信會更有深度、寬度和高度。

第二招是“地招”,即厚其“耕耘地”。如果教育是一片大海,那么學科教育就是匯聚成大海的那一條條江河。老教師之所以“停滯”了成長,沒有了昔日的激情,很多時候是被“學科專業(yè)”限制住了翱翔的翅膀。如果教育是我們腳下的土地,那么老教師所要擔任的學科教學就如盆景中那點土。就這么點“土”,老教師早已熟悉,再怎么長也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何來激情?唯有激勵他走出“花盆”,跨越“學科”,走向無比遼闊的大海,勇當教研中的智慧浪花。這才是老教師最激情的姿態(tài)。

第三招是“心招”,即燃其“教育心”。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行動源于心動。選擇從事教師為職業(yè)的人,都有一顆“教育心”。教育之于教師,無非是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他人,并促進他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而教師也只有不斷地成長自己,方能不斷地成就教育。只有擁有了“研”的陽光,才能照亮“教”的方向,也只有“研”的營養(yǎng),才能強壯師者的臂膀。除了鼓勵老教師要積極主動參加教研活動外,讓他們分享年輕教師的著作和優(yōu)秀論文,以“倒逼”他們將自己的經(jīng)驗和思考提煉成文成書,并通過發(fā)表出版進行分享,從而引領青年教師成長,這不也是一種“靜悄悄的教育”?

總之,“天招”“地招”和“心招”齊發(fā),天、地、心合一,老教師就能找到廣袤的大地,就能發(fā)現(xiàn)遼闊的天空,從而再次燃燒二次成長的“知”“情”“意”“行”。同時,教育也將會因老教師教研激情的重燃而更加充滿光澤和高度。

作者單位:廣東省嶺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