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在豐富思政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前提是思政課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多媒體教學設計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活動。本文系統總結了大學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設計特征,以及大學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更好地使用多媒體提供了必要的指導。

[關鍵詞] 大學思想政治課 多媒體教學 創新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大學課堂教學中,不但改變了傳統說教為主的教學方式,而且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陳舊落后的教學內容,逐漸成為大學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大學思政課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在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更要系統剖析多媒體應用的特征,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發揮多媒體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應有的價值。

大學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設計特征

1.教學設計參與者與教學輔助設備的人機合一

多媒體是思政課教學的一個輔助手段,是一個便捷的教學平臺,無論是多媒體教學設計活動,還是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應用都是由特定的教師完成的。因此,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設計表現出明顯的“人機合一”特征。從多媒體教學設計的角度來說,思政課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的特征,一方面合理地選擇、處理和組合符號、語言、音頻、視頻等素材,順利地傳授特定知識內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處理教師與多媒體課件之間的關系,使教師的語言表達與多媒體課件之間形成完美的組合。從多媒體教學過程的角度來說,不僅需要教師的陳述與表達,而且還需要與其他教學手段相互配合,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課件應有的教學價值。基于此,從多媒體課件設計到具體應用,基本上都是由特定的思政課教師完成的,甚至可以說“人”在多媒體教學中發揮著主導性作用,而“機”則發揮著輔助性作用,表現出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的“人機合一”的特征。

2.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

當前,大學思政課教學內容表現出明顯的穩定性,即歷屆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基本相似。比如社會經濟領域涉及“生活與消費”“投資與創業”“收入與分配”等內容;國家政治領域涉及“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與政府”“我國的政治制度”“當代國際政治”等內容;文化生活領域涉及“文化與生活”“文化與民族精神”“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先進文化”等內容。無論課程如何改革,這些核心內容基本不變,表現出明顯的穩定性與持續性的特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多媒體教學手段也應不斷更新與完善,充分發揮其創新性、時代性等特征。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學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設計還表現出穩定性的教學內容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特征。

3.系統的教學資源和清晰的教學目標相對接

通過對教學設計系統分析可以看出,多媒體教學資源表現出明顯的豐富性與系統性的特征,即思政課教師可以借助符號、語言、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媒體素材組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由此形成豐富的、系統的教學課件資源。思政課教師還可以通過利用語言陳述、互動交流、課堂活動等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課件資源進行有效的配合,提高多媒體教學課件資源的使用效率。思政課教師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多媒體元素、組合什么樣的多媒體課程內容,以及選擇什么樣的傳統教學手段,都是圍繞特定的教學目標展開的,如深化學生對特定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等。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設計活動還表現出能夠整合多方面,使系統的教學資源和清晰的教學目標相對接的特征,由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從而順利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4.教學反饋和教學信息化處理無縫對接

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大學思政課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功能與便捷程度,思政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靈活選擇各種多媒體元素或多媒體功能輔助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思政課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對學生展開在線文字、音視頻教學,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態及其在課堂中的學習質量與學習進度,了解他們對思政課多媒體教學的觀點和意見,以此及時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多媒體課件。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修改和完善主要是通過先進的數字技術進行的,不像以往那樣修改文字教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設計實現了教學反饋和教學信息化處理的無縫對接,提高了教學反饋的速度,加強了教師對學生思想、觀點及意見的了解和認識,極大方便了教師對多媒體教學內容的處理。

大學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學模式對多媒體教學設計的挑戰

一直以來,我國大學思政課大都采取教師備課、講述、板書為主的教學流程,其中“板書”發揮著呈現核心知識點、引起學生注意、深化學生記憶等作用,相當于“多媒體課件”的部分功能。在此教學環境下,大學思政課教師逐漸形成了以自我講述為主而輕視課堂板書的教學習慣,極大地降低了自身教學知識的提煉與總結能力,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多媒體課件設計理念與設計行為,造成重教師主導輕學生主體、信息量過大而雜亂無章、應用目的不明確與應用時機掌握不佳、制作形式不當沒有起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將多媒體課件變成了電子版教科書等問題。

2.教學設計缺乏必要的交流、合作與借鑒

大學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設計活動可以實現各教師間的交流,一方面便于他們探討多媒體教學設計的經驗,分析多媒體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共享多媒體教學設計成果,使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夠為更多的教師所學習和借鑒,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筆者發現,這種交流、合作與借鑒僅僅局限于個別關系比較好、課程內容較相似的思政課教師之間。學校一般很少開展優秀多媒體課件的評選、展示與傳播活動,也很少組織教師針對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與使用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導致優質的多媒體課件或者先進經驗無法得到廣泛傳播。再加上一部分教師認為自己在設計多媒體課件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凝聚著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等,不愿與他人進行分享。

3.教師應用多媒體的能力較弱

當前,大部分大學思政課教師年齡在40歲以上,他們可能擁有較長的教學經歷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對電腦、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接觸較少,尤其對多媒體制作軟件應用更少,再加上學校很少組織相關培訓與學習活動,他們的多媒體技術水平差異較大。部分教師在課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摸索學習,掌握了嫻熟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技術,但也有一部分教師在課下沒有相關學習環境,或對多媒體教學有抵觸情緒,或責任心不強、學習意識較弱等,導致他們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技術匱乏,水平較低,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質量較低。

大學思政課教學創新策略

1.貫徹“三貼近”原則

大學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設計必須貫徹“三貼近”原則,使課件內容、課件形式與課件風格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教學實際,才能保證多媒體課件的知識性與道德性并存、文本性與時效性融合,才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思政課教師也應在吸收、借鑒傳統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根據多媒體教學特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融并存。

2.保證多媒體課件內容的層次性和邏輯性

在進行具體的多媒體教學設計過程中,思政課教師應在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特征的基礎上,系統分析教學內容,提煉、總結系統的知識框架,建構多媒體課件的基本結構。一方面要利用相關案例和圖片、視頻與動畫元素,使多媒體課件內容豐富,觀點鮮明,形式活潑。另一方面要保證多媒體課件內容前后之間與細節方面的層次性與邏輯性,從而直觀、清晰地呈現相關知識內容。

3.使多媒體課件美觀性與實用性并存

大學思政課教師在進行多媒體課件設計過程中,除了要注重課件實用性,讓學生能夠清晰直觀地了解課件內容外,還應注重課件外在的美觀性,包括選擇合適的課件模板、設定合適的背景色彩、設置合適的字體與顏色,以及采用合適的圖片、視頻對多媒體課件進行裝飾,從而呈現一個美觀、實用的多媒體課件。

4.合理創設情境,營造互動和諧的教學氛圍

創設合理的情境,營造互動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提高思政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思政課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過程中,一定避免簡單地將書本上的內容搬到多媒體課件中,造成情境設置效果不好,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而應結合多媒體課件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清晰直觀的特征,尤其是借助其視頻播放特征,通過不同的多媒體元素創設一些與之相關的、具有良好互動效應的教學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互動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結 語

大學思政課多媒體教學表現出的教學設計參與者與教學輔助設備的人機合一、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系統的教育資源和清晰的教學目標相對接、教學反饋和教學信息化處理的無縫對接等特征。針對目前思政課教學面臨傳統教學模式對多媒體教學設計的挑戰,缺乏必要的交流、合作與借鑒,教師應用多媒體的能力較弱等問題,大學思政課教學需要貫徹“三貼近”原則,保證多媒體課件內容的層次性和邏輯性,使多媒體課件的美觀性與實用性并存,合理創設情境,營造互動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更好地開展思政課多媒體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王明生:《淺談多媒體在大學政治課堂的運用》,《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第12期。

[2]朱偉:《多媒體在大學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高教學刊》2014年第22期。

[3]張琳琳:《大學政治與多媒體應用》,《文學教育》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