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引領 適性而為——基于理想學校建設的適性課程的探索與實踐改革
作者:郗 莉
發布時間:2019-09-10 17:02: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渭南小學是按照城區學校布局調整規劃改制而成的一所高標準城市小學,2017年正式招生以來,學校辦學思想初步定型,辦學特色日臻成熟,具備了課程開發和實施的內外條件。學校以“適性教育”為軸心,整體規劃辦學特色,取得良好成效。特別是PDC教育理念與學校“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的理念相通契合,為學校特色課程開發提供了條件。目前全校共成立社團35個,社團參與率高達100%,充分實現了全覆蓋,社團活動已成為學校拓展型課程開發與建設的有效運作方式。
學校課程哲學
學校辦學理念:適性育人 悅然天成
我們對“適性教育”的具體詮釋是: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們秉持如下觀點:
尊重學生是適性教育的前提。龔自珍的《病梅館記》中,對違反生命規律的“病梅”深惡痛疾,認為“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反思我們的教育,是否也在為了某種“重價”而制造“病梅”?所以在“適性教育”的理想境界中,尊重學生是第一位的。
順應學生是適性教育的規律。莊子的《庖丁解牛》,給我們的啟示在于“順應”。在“適性教育”的誠摯追求中,研究學生就成為一件重要的工作,因為沒有對學生“群性”與“個性”的研究,就不可能有對學生成長規律的“順應”。
發展學生是適性教育的歸宿。適性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更好地發展學生,尊重與順應學生的目的,不是“放任”學生,而是促進學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長。為此,教師的“適性引導”是關鍵要素。適性教育呼喚教師全面素養的提升,它要求教師具有設計課程的能力、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具有組織活動的能力,讓每一個兒童順應其個性與天賦成為最好的自己,創造成功的人生。
學校課程理念:自主學習 多元發展
“適性課程”是統一在“適性教育”辦學理念的引領下進行整體設計和結構規劃的。具體包含如下幾層內涵:
“適性課程”是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的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不斷挖掘和激發自身存在的各種潛能,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達到“和而不同”之境界。
“適性課程”是豐富學生學習經歷的課程。學校課程不僅應當滿足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需求,還應當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學習經歷,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和社會的多樣化發展要求。
“適性課程”是推動學生多元發展的課程。為滿足學生的多元發展需求,“適性課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等自覺、自動、自發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進行積極地學習。
學校課程目標
學校的育人目標是:會關愛、善探究、愛學習、樂生活、勇實踐、敢擔當,根據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學生的成長規律,相應地制定了階段性的課程培養目標。
低年級的課程培養目標是: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會關注伙伴的感受,和伙伴友好相處、相互合作;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中年級的課程培養目標是:學習過程中,基本能關注伙伴的感受,和伙伴友好相處、團結合作;在學習過程中,基本能夠依靠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高年級的課程培養目標是:在學習過程中,能關注伙伴的感受,能和伙伴進行有效的合作;在學習過程中,自身能積極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學校課程結構與設置
在以“適性課程”為課程核心價值理念的大框架下,學校的課程設置,在“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兩個意義層面上建構。
基礎性課程是基礎的夯實,為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共同性課程,如同學生發展的基石,是培養學生素養的主要營養。拓展性課程是個性的張揚,是一種創造,一種內驅力與個性下的創造。它是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天賦特長而開發的特色性課程,意在凸顯學生個體的個性成長與學校的特色發展,是學校的特色課程。拓展性普及類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為滿足全體學生發展需求而設置的課程,拓展性個性類課程分低、中、高三個年級段,開設近40門課程。學生自由選擇。社會實踐活動是以學業為主的校園生活課程的補充。
具體框架如下:
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
一、課程開發模式
1.需求優先式。以優先考慮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先,為學生的個性需求留下充足時間,這也正是我校開發拓展性課程的本意。
2.條件主導式。拓展性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現成的教材,條件主導式給拓展性課程開發的研究尋找切入口。
二、課程開發路徑
1.與“辦學特色”相結合——明晰課程價值化。辦學特色為課程開發提供豐富資源,精品課程開發與實施進一步促進辦學特色更鮮明發展。
2.與“校本研修”相結合——提高課程過程化。有主題的教研組研修專題活動為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開辟途徑。
3.與“課題研究”相結合——促使課程研發規范化。把課題內容與“適性課程”內容整合研究是我校課程開發的一種特色。
4.與專業特長相結合——促進教師發展專業化。拓展性課程鼓勵教師開設與學科相關或擅長的課程。
三、課程實施方式
1.根據特點,追求實效,靈活設置長短課時。根據不同課程特點,安排了微課(5分鐘)、短課(15分鐘)、長課(40分鐘)、大長課(80分鐘)。
2.課堂變革,架構微笑課堂,讓課程理想落地。微笑課堂是“適性教育”辦學理念提出的課堂教學理念與實踐樣態。它包含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選擇、自主規劃四個方面。
3.整合實施,構架學科校本課程,奠定扎實基礎。主要從學科目標、學科內容、不同學科三方面進行整合。
4.嵌入實施,突破學科邊界,實現適性互補。 “適性課程”的實施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三者的嵌入。
5.按需選課,合理走班,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學校開展的拓展性課程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以學生走班的形式按需編班。
6.銜接課程,提前籌備預設,讓階段自然過渡。在課程建設方面,關注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特點,能幫助學生實現階段性自然過渡,實現身心可持續性發展。
7.關注校情,找準定位,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在“適性課程”的構建中,我們給予師生更多的發展空間與發揮余地,努力促進課程特長的發展,形成學校特色。
作者單位:渭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