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提高育人水平,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意見》要求,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基本完善,科學的教育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師資和辦學條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意見》從七個方面做出工作部署:第一,構建全面培養體系。突出德育時代性。堅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強化綜合素質培養。改進科學文化教育,統籌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強化實驗操作,建設書香校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強化體育鍛煉,修訂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評價辦法,豐富運動項目和校園體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和運動習慣,使學生掌握1—3項體育技能。拓寬綜合實踐渠道。健全社會教育資源有效開發配置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打造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建設一批穩定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發展素質教育、轉變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強化其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導向作用。第二,優化課程實施。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各省(區、市)要結合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完善學校課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學科課程,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和理化生實驗等課程。第三,創新教學組織管理。有序推進選課走班。適應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依據學科人才培養規律、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學生興趣特長,因地制宜、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滿足學生不同發展需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按照教學計劃循序漸進開展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系統掌握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優化教學管理。完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規范,落實市、縣監管責任,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第四,加強學生發展指導。注重指導實效。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更好適應高中學習生活,處理好個人興趣特長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關系,提高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健全指導機制。各地要制定學生發展指導意見,指導學校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指導教師培訓。第五,完善考試和招生制度。規范學業水平考試。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檢驗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深化考試命題改革。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穩步推進高校招生改革。進一步健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招生機制,逐步改變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錄取學生的傾向,引導高中學校轉變育人方式、發展素質教育。第六,強化師資和條件保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加大編制統籌調配力度,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核定,適應選課走班教學需要。改善學校校舍條件。各地要完善學校建設規劃,擴大教育資源,優化校舍功能。要制訂優惠政策,建立綠色通道,加快項目審批和工程建設進度。完善經費投入機制。各省(區、市)要完善普通高中建設經費投入機制,明確省市縣分擔責任。第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強化省級政府統籌,落實市、縣舉辦普通高中教育的責任。明確部門分工。各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同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推動落實好各項改革措施。強化考核督導。國家制定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完善質量監測辦法。營造良好環境。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要統一思想,加強統籌,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