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正在大力實施教學改革,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企業間的角逐愈加趨于白熱化,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量驟增,這也就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不但要教給學生專業知識,也要更多地提升和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擁有較多的實踐經驗,以符合社會用人要求。本文先對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的意義及應遵循的原則進行了闡述,然后對高校市場營銷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實際出發提出了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策略,以期能給高校今后實施市場營銷教學有借鑒之用。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 高校 市場營銷 教學改革

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的意義

1.基于市場培育人才,彰顯教育的社會功能

市場營銷屬于外來專業,被納入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范圍的時間較短,故其學科體系建設對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來講,存在較多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又因我國市場經濟、對外貿易發展速度的加快,對專業營銷人才所提要求比較嚴格,這也就促使高校要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基礎實施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從而確保人才的培養質量符合市場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彰顯教育的社會功能。

2.基于經濟全球化,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力的市場營銷人才

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為我國經濟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激烈的國際貿易市場競爭中,市場營銷人才需具備極強的綜合素養,對高端化的市場營銷人才職業發展能力的可持續性培養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如果要確保營銷人才獲得長久性發展,那么便應確保其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的學習能力,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重視市場營銷人才對市場狀況的充分掌握與分析,只有如此才可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因此,市場營銷專業教學開展經驗分析與目標性能力的培養應作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融的原則

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基礎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需依據理論和實踐彼此融合的原則。教學時,應對教學內容科學劃分,把理論知識、應用知識的占比作相應調整,適當加大應用知識教學的占比,縮減理論知識教學的占比,并對學生實際操作與創新創造能力的培育給以高度關注,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確保其分析、思考、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發展。

2.技能和知識相融的原則

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基礎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不但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吸收,還應注重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要遵循技能和知識相融的原則。首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其獲得新知以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其次,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期間,要變革以往僅注重理論知識培養卻忽略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開拓、創新自己的知識講授方式。

高校市場營銷教學問題分析

1.教學方式單一

信息時代的來臨,使網絡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網絡信息技術逐漸運用到了教育領域。然而實質上我國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期間,教師并未對此類先進的信息技術予以充分利用,教師依舊沿用以往老套的教學方式,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并且部分高校的領導未對市場營銷教學給予應有的重視和指導,沒有要求教師具體教學時應合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導致教學方式沒有與時俱進,教學內容老舊,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

2.教學觀念陳舊

實質上,高校專業課教師教學觀念是否正確、先進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就營銷專業教師而言,其多為剛由高校畢業便回歸到高校進行教學工作的。然而市場營銷專業為應用性專業,有較強的實踐性,在師資層面對教師的市場分析能力、營銷經驗等方面有較高要求,若教師不具備豐富的市場經驗,那么便難以很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具體地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第一,教師在教學觀念方面不具備實踐經驗,那么就難以和市場營銷實踐關聯起來,難以創建出更好的人才培方式。第二,教師市場觀念的落后會影響其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譬如,信息時代,營銷人才要有大數據思維、網絡思維,如若教師自身便不具備這些相應的理念,那么他們就難以培養出學生相應的理念來。

3.實踐教學不足

眾所周知,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一大特征便是實踐性,若教師在教學期間未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加以培養,僅是單一的口頭教學,那么便會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但當前高校市場營銷實踐教學課時較少,就關鍵類專業課程而言,該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僅設置1至2次課后作業或者在課堂授課演練,未在實際環境中操作。企業招聘人才最看重的是職業能力,但我國高校實施市場營銷教學時卻未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加以重視,未組織相應的職業能力訓練。如此也就導致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較差,畢業求職時存在較大困難,企業所提要求和學生本身所學知識間有較大區別,這對學生今后的求職競爭極為不利。

4.未重視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

當前,很多高校還未對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加以重視,僅注重學生考證與應試水平的提升。具體表現如下:一是沒有重視學生的個體特征。二是選擇的考試方式是對市場營銷這一學科進行評價。要知道,可持續學習能力對高校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上述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學生相關能力的發展。

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策略

1.適當加大實踐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占比

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應加大實踐教學占比,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高度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讓其能自主學習相關知識。教師可實施市場情景模擬教學,也就是依照模擬的各情景設置任務角色,讓學生飾演相應的角色,教師對營銷活動中遭遇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此類模擬情景角色扮演能讓學生有在實際市場環境中才有的個人體驗,這可使他們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營銷活動中,對培養學生具備較好的營銷知識技能大有裨益,也可切實提高其職業能力。譬如,仿照華為集團在高校手機新品的營銷策劃,讓學生分別演消費者、營銷人員并完成指定的營銷任務。布置具體場景時要預先設計好,學生按照場景與任務多次練習,然后通過模擬活動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現,這樣不僅能培養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語言表述能力,也為其提供了自主發揮的空間,使其在活動中鞏固了自己的專業知識。

2.合理利用多種方法開展教學工作

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需大膽創新,在教學期間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法提高學生市場營銷課程的學習熱情,確保其職業的長遠發展。同時,教師應合理利用案例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開展教學,通過案例講述來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通過分層次教學對各層次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相應培養。

3.及時更新和靈活應用教學案例

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基礎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應注重教學案例的使用,教學案例在課堂實踐中是不可或缺的,它能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學案例的合理選擇極為關鍵,教學案例應具備較強的新穎性與適用性。新穎的教學案例可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應盡量選取近段時間的教學案例,那么學生作為體驗者便會有較強的代入感,強化案例分析的現實性。重視教學案例的分析與講解,教師還要確保學生有發言機會,鼓舞學生從各個層面和維度提出不同見解。在學生分析結束以后教師實施引導式啟發分析,指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整合、概括相應的信息,從而讓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發展。

4.設計合理的考評機制,實施綜合評價

高校以往的考評制度較為單一,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考評僅為期末測試,這會造成學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不注重自身職業能力的提升。因此,新時代應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也應創立合理的考評機制,從多個維度對學生實施評價,具體可劃分成兩大部分,一是理論評價,也就是以學生日常學習情況、期末測試為主。二是實踐評價,以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程度、表現為主。因此,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施綜合性評價,會使其具備較好的學習態度,明確自身的不足并改進,努力強化自身的職業能力。

結 語

本文對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進行了相應探究,以期能為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營銷人才。

參考文獻:

[1]于翠翠:《高職院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探討》,《時代教育》2016年第4期,第89-90頁。

[2]陳瑞華:《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市場營銷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經貿實踐》2016年第14期,第235-236頁。

[3]馮蓉:《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改革》,《農家科技旬刊》2017年第10期,第116頁。

[4]張佳書:《基于高校和地區經濟聯動的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研究》,《高教學刊》2018年第2期,第125-128頁。

作者單位: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