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以榆林學院為例
作者:閆 強
發布時間:2019-07-19 11:16:3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足球運動是大學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榆林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足球運動傷病的特點和普遍規律,傷病不僅會對大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傷,而且還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嚴重阻礙了高校足球運動的發展。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文獻資料法及數據統計法對榆林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足球運動損傷情況展開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所受到的傷病位置大部分在腳踝部、膝關節、大腿肌群和小腿肌群。損傷的類別有扭傷、挫傷、撞傷、拉傷、骨折等,損傷易發時間段多為高強度的足球訓練課上和激烈的對抗賽中。造成傷病的重要原因有不正當的犯規、技術動作不規范、快速奔跑中的急停和起跳導致身體局部負荷過大、熱身準備活動不充分、足球場地質量欠佳、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等。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學生 榆林學院 足球 運動損傷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7年專項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7JK0885)。
引 言
足球運動損傷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阻礙著高校足球運動水平的提升。對此,很多高校都把預防運動損傷和減少運動損傷作為重點來強調。制定出積極科學的預防運動損傷的措施,這對增強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熱情,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足球競技水平,減少大學生足球運動傷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對足球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大多都局限在足球專業隊和對青少年的訓練及比賽中,對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針對性調查有限,所以針對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時所受傷病作相應地調查研究很有必要。
足球運動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體育項目之一,它體現出人在運動中力量和速度的最佳結合。足球參與者在球場上表現出的勇敢拼搏、積極進取、團結一心、榮譽至上的精神,正是足球運動的迷人之處。由于在足球運動中參與者要承受激烈競爭和身體對抗,所以易造成各類程度不同的運動損傷。因此,本文通過對榆林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在足球運動過程中的傷病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議,為榆林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更好地參與足球運動及降低運動損傷的概率提供必要的參考。
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榆林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55名經常參與足球運動的男生為調研對象。根據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共發放問卷55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為9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進行調查研究。
損傷的種類
表1 榆林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種類的統計(可多選) n=50
從上表可以看出,榆林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足球運動損傷主要表現為以下六類損傷類型。
1.關節扭傷
調查顯示,損傷率最高的是關節扭傷,共有38例次,占損傷總數的76%。關節扭傷多發在踝關節和膝關節,由于足球運動是一種需要全身肌肉相配合的體育運動,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參與者經常需要快速短距離沖刺和急停變換自己的重心完成腳下動作,所以足球運動損傷的部位集中在下肢是在所難免的。從生物力學角度分析,足球運動中經常出現的加速、急停、變向等技術動作,易造成膝關節和踝關節所承受的負荷過大,導致身體局部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較高。踝關節受損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足球運動中不經意間絆腳、扭腳、踩踏、對腳及足球場地質量欠佳等造成的,此外,快速奔跑中的急停和起跳也會導致膝關節因承受的負荷過大而發生損傷。
2.挫傷
挫傷,共31例次,占損傷總數的62%,由于足球項目的特殊性,參與者容易發生絆倒和拉扯現象,加之足球場地缺乏必要的維護,易發生學生摔倒后身體某部位的挫傷。
3.撞傷
撞傷的損傷率居中,共22例次,占損傷總數的44%,大部分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受到的撞傷基本都為輕度損傷。由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時身體對抗強度大,拼搶激烈,身體沖撞次數頻繁,從而易造成了撞傷。
4.拉傷
學生拉傷共18例次,占損傷總數的36%,大部分學生發生拉傷是由于參與足球運動時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導致了身體局部出現拉傷現象,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在參與足球運動過程中身體做出了幅度較大的動作導致身體局部的拉傷。
5.骨折(裂)
發生骨裂或骨折的運動損傷率最低,共2例次,占損傷總數的4%,發生骨裂或骨折損傷均是由于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時意外情況的發生導致的。
6.其他
在這次調查中發生其他類型的運動損傷共有4例次,占損傷總數的8%,發生這4例次的其他類型損傷均出現在學生參與學校舉辦的足球競賽活動中,由于足球比賽不同于平時的足球活動,節奏快,身體對抗頻繁的特點更加明顯,加之,學生在求勝欲望的驅使下心理變化明顯,因此,在比賽中就會出現被違反體育道德行為所侵犯等意外的運動損傷。
損傷的原因
表2 榆林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可多選) n=125
從上表可以看出,榆林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六種,這里重點論述其中五種。
1.技術動作不規范引起的足球運動損傷
學生在足球運動過程中,技術動作不規范所造成的運動損傷占總百分比的16.8%,共有21例次。由于體育教育專業部分學生在完成技術動作時存在發力不恰當或技術動作運用不合理等情況,加之有很多的技術動作是在身體非正常體位下完成的,同時在參與足球比賽和課余時間的足球活動中,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經常會因為對技術動作不熟練導致出現錯誤動作而引發足球運動損傷。
2.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引起的足球運動損傷
學生在參與足球運動過程中由于自身保護意識不強所造成的運動損傷占總百分比的28.8%,共有36例次。這與學生對未來技術動作所造成的傷害缺乏預見性有直接的關系。
3.準備活動不充分引起的足球運動損傷
熱身準備活動不充分對學生造成的運動損傷占總百分比的20%,共有25例次。準備活動的作用是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各器官系統運動功能。足球運動的特點對準備活動的要求很高, 部分學生往往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認知,忽略了熱身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導致在進行高強度足球運動時身體肌肉不適應,局部承受負荷過大,造成了運動損傷的發生。
4.違反體育道德行為引發的足球運動損傷
違反體育道德行為對學生造成足球運動損傷的占總百分比的20.8%,共有26例次。學生對足球規則熟悉度不夠及在參與足球運動時情緒自控能力差,違反體育道德行為時有發生,因此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對學生造成的損傷也就很難避免。
5.足球場地問題引起的足球運動損傷
足球場地原因對學生造成的運動損傷占總百分比的7.2%,共9例次。由于校園足球場地屬于開放性運動場,管理及維護工作難度較大,因此場地質量欠佳也是造成學生損傷中的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損傷的預防
1.加強體育道德教育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向學生灌輸“不傷對手,公平競爭”的理念,通過開設道德教育課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道德品格。
2.認真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
重視熱身準備活動,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充分活動身體以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通過熱身活動使全身各個關節充分活動,肌肉的活動加速血液循環,使肌肉得到充分血液供應增強肌肉彈性與力量,為參與足球活動作好充分準備。
3.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
錯誤的技術動作可以直接造成足球運動損傷。如不及時糾正,競技水平不僅不會提高,而且還會造成局部過度負荷而引起的足球運動損傷。因此應該注重正確技術動作的反復練習,不斷提高足球技術動作的熟練程度。
4.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在進行足球運動和平時訓練時,要根據訓練內容和學生的身體情況,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自我保護動作,注重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并在足球訓練過程中積極進行合理的自我保護輔助練習。
5.強化易傷部位的練習
在進行熱身活動時,根據自身易發生受傷部位,進行針對性的專項練習,以預防足球運動損傷的發生。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在醫生指導下對易受傷部位加強功能性和恢復性練習有助于傷病盡快恢復。
結 語
足球運動損傷不僅給學生帶來了身體上的傷病和時間上的損失,還嚴重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時間,同時也影響到學生生活。根據調查顯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發生損傷偏多。因此,應在日常的各項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的養成。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足球運動的各項技能,學習足球運動理論知識,而且要充分認識到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思考和總結自身在參與足球運動時容易發生損傷的部位,同時加強培養其在進行足球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由于部分學生對足球項目的規則認識不清及對足球技術動作掌握不夠熟練,導致在參與足球運動中缺乏必要的情緒自控力,發生了違反體育道德行為,技術動作不規范,從而引起了運動損傷。熱身準備活動不充分就盲目地參與各項足球活動,易造成足球運動損傷。學生在課內和課外參與足球運動中應對熱身準備活動有足夠的重視,養成“先熱身,后運動”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周思洋、毛立群:《足球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年第13期,第51、53頁。
[2]孫輝:《甘肅省大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調查》,《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8年第8期。
[3]陳發棟、鄭浪浪:《中小學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預防》,《運動》2017年第2期,第126-127頁。
[4]安廣輝、楊光:《校園足球運動中常見損傷的解剖學特征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7年第4期,第44-48頁。
[5]徐金成、高璨、高頎、洪平、趙杰修:《中國足球運動損傷研究現狀及其國際比較》,《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7年第1期,第84-90頁。
[6]高豐、許亮:《普通高校大學生在業余足球活動中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體育科技》2017年第9期,第27-28頁。
[7]徐金成、高璨、黃菁等:《足球運動損傷預防:從“FIFA11+”到“FIFA 11+Kids”》,《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7年第4期,第367-371頁。
[8]孟澤、吳奔:《足球運動損傷康復以及預防損傷的研究》,《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年第12期,第68、74頁。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體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