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現場展示活動中,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思政課老師盧嬌嬌榮獲“教學標兵”稱號,孟紅松博士榮獲“教學骨干”稱號。

這是繼6月20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立陜鐵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后,陜鐵院思政課教師們收到的又一份禮物。6月20日,對于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全校師生,特別是思政課老師而言是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陜鐵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陜鐵院黨委書記王暉表示:“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增強建好思政課的信心和能力,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加深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把思政課打造成鑄魂育人的‘金課’,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陜鐵院不斷實施思政課的“嵌入式”實踐教學改革,積極釋放馬克思主義理論鑄魂育人的正能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有機貫穿在生動鮮活的實踐案例中,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思想性和親和力,努力讓思政課活起來、火起來、動起來。

學校圍繞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整合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努力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讓課堂教學中有家常話,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

“同學們,請大家談談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看法。”陜鐵院思政課教師張立保在手機“藍墨云平臺”上拋出了一個熱點話題。問題一出,同學們紛紛在線上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中美雙方完全可以解決貿易問題上的分歧與摩擦,納入合作性的框架之內,有效、圓滿地解決問題。”

“我們應該尋找一條雙贏之路,這也是解決問題的正解……”

張立保告訴記者:“這是陜鐵院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一種探索。面對這些互聯網的‘原住民’,我們充分借助PC、投影、智能手機、互聯網、APP等軟硬件設備以及網絡平臺打造智慧課堂。思政課教師們通過相互協同工作的云課程系統,精心設計思政課‘菜譜’,通過線上和線下頻繁互動,將填鴨式教學轉換為自主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灌輸與啟發自覺相結合。”

陜鐵院還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體驗出發,積極搭建多維教育平臺,大力拓展思政教育時空,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四位一體”教學法。在思政課堂上創設了專題匯報,思政課堂專題實踐環節,配套開發課堂專題匯報項目,由學生自由組合,利用課余時間自行完成,在課堂上通過分團隊亮相、時事述評、作業匯報、互動提問、感悟體會五個環節進行展示匯報。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以主人翁的心態對待課堂,以敬畏之心對待知識,從而主動思考,尋求答案,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和思想上的升華。

學校根據思政課各門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結合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把有關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種實際問題作為學生開展思政課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陜鐵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打造“微·青春”專欄,讓學生圍繞教學內容、熱點問題等進行思考創作,創作成果在平臺上發布并傳播。學生的創作成果既有研究論文,也有人物訪談,還有詩歌、小品、漫畫等,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如今的“微·青春”已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思政理論課學習成果發布交流新平臺。

陜鐵院還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在思政課的講臺上,出現了很多的新面孔——校友勞模、大國工匠、技術能手……學校開門辦課、多方借力,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讓思政理論課的課堂變得豐富而具體,思政課變成了人人愛聽的“金課”。


責任編輯: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