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了解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背景,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對安康學院大學體育分類選項課程的教學現狀、師資力量、體育場地及設施等進行調查,借鑒國內其他高校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現狀并結合安康學院的實際,提出安康學院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大學體育 分類選項 俱樂部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安康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體育分類選項與俱樂部教學模式探索研究》(項目編號:Jg09212);《“三位一體、三元互動”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YB201904)。

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大學體育課程不斷改革,教學模式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更新。針對現有教學模式如何對傳統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怎樣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并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已成為現今課改中的重要問題。當前,許多高校對大學體育課傳統的教學模式及課外體育活動進行研究和改革,探索符合我國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據相關研究表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比較符合我國高等體育教學現狀的方法。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和愛好,有利于保持體育教學和課外鍛煉的連續性,且能夠進一步完善高校終身體育的教學體系,促進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樹立。

安康學院大學體育課程現狀調查與分析

安康學院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依據,在“素質教育”“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思想指導下,不斷深化改革,把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及終身體育的意識與習慣作為學校體育的最高目標。

1.課程設置

目前,一二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每學期32個學時,每周2個學時,總學時為128個。第一學期主要圍繞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展開,開設短跑、跳遠、中長跑等田徑項目;第二學期圍繞24式簡化太極拳開展教學。二年級開設大學體育分類選項課,具體項目有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散打、跆拳道、運動營養學、體育保健學、體育舞蹈、網球、拓展運動等。其他年級開設選修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2個項目,每個項目每周2個學時,每學期32個學時。一二年級身體異常和病、弱的學生開設保健課,組織康復、保健體育教學。

2.學生體育項目的選擇傾向

根據調查,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籃球、乒乓球、瑜伽、羽毛球、體育舞蹈、跆拳道、網球等,而這些項目都與學院的實際條件相適應。學院有較多的球類、舞蹈類體育教師及較多的球類體育場地、設施。

3.體育場地及設施

體育場地及設施是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保證,安康學院體育場地分布在江南校區和江北校區,江南校區有400米標準田徑場1個、籃球場11個、排球場4個、體育(操)館1座、乒乓球臺27張、羽毛球場11個;江北校區有400米標準田徑場1個、籃球場12個、排球場2個、乒乓球臺12張、羽毛球場16個、網球場3個。學院體育器材新購和更換較慢,從調查結果來看,體育場地基本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但場地的利用率太低,體育場地及設施種類較為缺乏,體育器材沒有定期更換,有些器材較為老舊。

4.大學體育課程考核方式與考核內容

大學體育課程成績考核由平時成績、期末技術考試和身體素質測試三部分組成。一年級: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和課堂表現)占40%,期末成績占60%,考核內容為50米跑、立定跳遠,期末成績取兩項的平均成績。二年級: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40%,考核內容為24式簡化太極拳技術考核,身體素質測試占30%。三四年級的考核內容為學生所選的項目課技術考核。

5.大學體育課程評價內容及評價方法

為督促全體師生進行評教評學,師生網上評教評學都采取關聯機制。學生對任課教師和教材進行評價,共分兩個大項、九個分項,對學生來說指標和分項的含義較為模糊,只能選擇優秀、良好、一般三個選項。教師對學生的評學主要從學生學習態度出發,如,從學生是否積極地進行課堂互動、能不能順利達到教師安排的教學任務及其出勤率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互評主要是教師間從教師是否關愛學生、善于管理、責任心強,講解清楚、重難點突出、示范規范、互動充分、指導認真、內容安排合理、學生學習是否進步等進行互評。

采取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師生對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態度調查

(1)教師對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態度

在被走訪的對象中,大部分教師比較贊同,他們認為利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他們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體質,有利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陽光體育”“快樂體育”的體育運動意識與行為。但還有個別教師不同意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他們主要是擔心體育俱樂部的要求較高,不好管理。

(2)學生對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態度

根據調查,77.85%的學生認為可以試行體育俱樂部教學,他們迫切需要一種可滿足自身個體生理、心理需要的新方式,能夠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內容、教師教學模式導入方式,渴望能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和鍛煉。學生更希望通過體育俱樂部培養自己的運動樂趣,經過教師的規范指導激發自己的運動潛能,從而使自身的個性、創造力能夠充分發揮,形成自己的專長。

2.師資狀況

目前,學院現有乒乓球教師2人、羽毛球教師5人、網球教師4人、足球教師2人、籃球教師4人、排球教師3人、健美操教師3人、田徑教師4人、武術教師1人、散打教師1人、跆拳道教師1人、體育舞蹈教師1人。從專業結構來看,基本涵蓋了大部分體育項目;就教師職稱結構而言,已經基本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組成的教學梯隊。體育教師能夠適應高校體育改革形勢的需要,為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3.學校的支持力度

學院領導班子對體育事業的重視程度較高,在體育課的課程設置、平時的體育競賽活動安排、體育器材的更新維修,以及體育改革、體育場地建設等方面都是大力支持。學院領導班子表示,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將是安康學院未來體育改革的方向,可以嘗試該模式,以彌補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

然而,受現狀的限制,學院目前雖然還不能完全適應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所需的一切要求,但已具備實施該模式的基礎條件。

4. 經費來源

學院體育經費來源以學校撥款為主,自身創收較少,無社會贊助。學院撥款受多方面原因影響,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無論是從學校還是從學生方面來講,贊助商或社會力量的參與,對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運作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學校如何與贊助商或社會力量聯合辦學,以保證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正常運行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課題。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從以上調查結果和分析來看,安康學院目前的師資力量結構較合理,學生對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熱情較高,教師及學院領導班子對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也較為看好,認為這是一種符合當前學校體育培養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它將成為學校未來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目前,學院的部分硬件設施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更多的經費支持。

2.建議

(1)要加大體育設施經費的投入力度,大力投入資金用以購買體育設施、體育器材等;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訓,開發優質的師資資源。

(2)應借鑒其他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成功經驗,針對學院的實際情況大膽嘗試,不斷探索新方式;加強組織領導,制訂詳細、具體的實施細則;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采取靈活的方式對體育俱樂部教學進行管理,切實提高學院的體育教學工作質量。

(3)體育俱樂部教學活動一旦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必然面臨著眾多學生的不同需求與場地設施不足的矛盾。就現有條件來講,解決方法有:增加項目設置;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適當拓展一些實用性較強的項目;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提高場地的使用率。

(4)要發揮校園體育社團、協會等組織的作用。學院應進一步優化管理,促使各體育社團規范運營,提升學生體育技能水平,活躍校園體育文化。

參考文獻:

[1]高占江、吳杰:《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俱樂部教學模式》,《體育學刊》2004年第1卷第2期。

[2]崔樹林、張波:《“三元一體”大學體育課程發展模式建構》,《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12期,第78-80頁。

[3]馬紅霞:《西安科技大學體育課“三自主”教學改革現狀分析》,《體育學刊》2010年第2期,第78-80頁。

[4]劉志敏:《普通高校“傳統型”與“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比較》,《體育學刊》2003年第2期,第78-80頁。

作者單位:安康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