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愛的陽光——漢陰縣“1133”模式為社區兒童構筑愛的包圍圈
作者:馮友松 馬 舫
發布時間:2019-07-09 10:04:1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關愛兒童是我們的一項常態化工作,近年來,我們也一直在結合本地實際,努力探索有效解決關愛兒童問題的好辦法,著力優化兒童成長環境,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現在,通過整合各種力量,每個社區每年針對兒童均會開展一些關愛幫扶、慰問送溫暖、圓夢微心愿等活動,像城區的幾個社區基本每年能達到5次左右。”漢陰縣婦聯主席張紅玉說道。
近年來,漢陰縣立足實際,探索推進社區兒童關愛“建一個平臺、建一個網格、建三支隊伍、抓三個結合”的“1133”工作模式,讓社區兒童關愛工作有組織、有隊伍、有陣地、有舉措,實現了黨組織引領、婦聯組織搭臺、黨員干部助力、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兒童受益的良好局面,讓社區兒童關愛工作真正落地見效。
搭建一個平臺 共筑溫暖之家
為困難兒童送上節日慰問、“爸爸媽媽陪伴過節”、親子一起做美食、圓夢微心愿……“六一”前夕,漢陰縣各社區依托“婦女之家”或“婦女兒童之家”平臺,將關愛和溫暖送到了社區兒童身邊。
北街社區負責人鄧賢莉說:“今年六一,我們將開展‘黨建帶婦建·圓夢微心愿’活動,提前采集社區困難家庭兒童的小心愿,籌措資金購買一些學習生活用品,實現他們的微心愿,表達社區對兒童的關心和關愛?!?/p>
據了解,該縣婦聯積極發揮職能優勢,以搭建家庭、婦女兒童服務平臺為核心,在10個社區充分整合電子閱覽室、文化活動室等資源,建立了“婦女之家”或“婦女兒童之家”,兼具兒童學習、閱讀、談心、活動、維權等功能,定期組織開展各類親子、關愛送溫暖、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文化體育等活動,讓兒童學習有場所、活動有陣地、維權有平臺。
如今,當你走進已建成的平梁鎮、雙乳鎮2個集鎮新社區“婦女兒童之家”和“兒童之家”活動室,可以看到陣地建設和服務功能相比其他社區都進行了“提檔升級”,真正成了社區婦女兒童的溫暖之家。
雙乳鎮人民政府鎮長柳楊告訴我們:“雙乳鎮集鎮新社區剛剛建立不久,除了做好便民服務配套建設,我們還專門同步建立了‘社區兒童之家’,讓這些從不同地方移民搬遷過來的孩子有一個共同學習、交流、娛樂的平臺,促進大家快速融合、適應,更有‘家’的歸屬感”。
建好一個網格 編織服務網絡
2017年,婦聯基層組織改革后,漢陰縣各社區將區域化建設與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了有效對接,婦女小組長擔任起了網格長,便也成了社區兒童的“愛心媽媽”。
筆者從漢陰縣新城社區了解到,每名婦女小組長的職責并不多,最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管理服務網格內的婦女兒童,定期到住戶家里宣傳相關政策,收集相關信息,提供力所能及的關愛幫扶并及時反饋自己不能解決的矛盾和困難,交由社區統一解決,進一步打通了社區關愛服務兒童的“綠色通道”。
新城社區支部書記代小琴說:“為了共同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我們愿意做社區兒童生活的‘知心人’,切合社區自身實際,也樂意為生活困家庭兒童進行幫助,力所能及地做兒童的‘幫扶人’?!?/p>
目前,漢陰縣8個社區69名婦女小組長通過網格化管理方式全面參與兒童管理服務工作,2個剛剛建立的集鎮新社區也正在快速推進。該方式促進社區關愛兒童工作走到了“神經末梢”,主動為社區兒童建立起了保護屏障,對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全方位服務,有力地維護了兒童合法權益、促進了家庭穩定和社會和諧。
建立三支隊伍 凝聚愛的力量
為進一步壯大關愛兒童工作的力量,除了建立以婦聯干部和婦女小組長為主的關愛兒童工作隊伍,漢陰縣各社區還依托“婦女兒童之家”平臺,廣泛吸納和整合婦女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文藝工作者、巾幗志愿者等力量,組建起了關愛兒童志愿服務隊伍和專業技能服務隊伍,借力“321”基層治理服務模式,鼓勵退休教師、老干部、文化能人、愛心企業人士參與兒童關愛工作,進一步充實壯大工作力量,為社區兒童提供全方位、精細化的關愛服務活動。
南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遠菊介紹:“社區的干部職工、駐社區單位干部職工,還有很多的志愿者都是我們開展關愛兒童工作的主要力量,這幾年我們組織的‘讓愛回家’‘維權服務到你家’、結對幫扶等關愛活動,大家的參與熱情都很高?!?/p>
作為一支相對比較專業的技能服務隊伍,該縣“女童保護花朵的鎧甲團隊”按照社區教育工作要求定期到各社區開展“女童保護”知識講座,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疏導等。法院和公安干警等組成的法律宣傳維權隊伍,以“法律知識進社區”等活動為載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兒童保護等法律知識宣傳,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和幫助,讓兒童不出社區就能獲得更多的專業服務。
抓好三個結合 讓愛助夢遠航
值得一提的是,漢陰縣社區關愛兒童工作不是單一個體,而是從兒童長期健康成長出發的全面性工作。近年來,該縣將社區關愛兒童與黨建工作、家風建設和脫貧攻堅相結合,融關愛、教育、培養為一體,充分發揮社區黨支部政治引領和牽頭協調作用,將機關黨員、社區黨員力量調動起來,通過主題黨日、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和“黨員進社區,點亮微心愿”主題實踐活動幫助困難兒童點亮希望,形成開放式、持續性的黨員幫扶機制。同時,依托婦聯組織開展社區家庭教育,尋找“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表彰活動,以良好家風引領兒童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兒童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健康成長成才。
“孩子放學沒人管”是脫貧攻堅易地搬遷社區工廠女工的一大難題。為幫助社區留守兒童建立健康的課外學習和生活空間,促進留守婦女安心工作,該縣婦聯進一步延伸社區關愛兒童工作領域,在平梁鎮聚財源毛絨玩具社區工廠和雙乳鎮民安毛絨玩具社區工廠率先建立了標準化的“婦女兒童之家”,除照看孩子、輔導作業,還提供維權服務、家庭教育、幫扶救助、興趣培訓等多種服務,這一典型做法也在全縣各鎮社區工廠逐步推開,為促進社區兒童健康成長、家庭穩定增收起到積極有效的助推作用。
作者單位:漢陰縣教育體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