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作者:盧向林
發布時間:2019-07-09 11:06: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連接著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各種教育活動,新時代班主任應當認識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性,講究與家長溝通的藝術,注重克服溝通過程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作風,做到求真務實、服務家長、服務學生成長。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應當務實、真誠、藝術。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落在孩子的自主發展上,其方向應該是立德樹人,培育振興中華民族的接班人。我們正處于“互聯網+”的時代,正處于立德樹人的新時代,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有效地進行家校溝通,就只能是單腿走路。
一、充分認識新時代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育人功能。立德樹人是一項全方位、系統化、復雜性的工程。當然離不開班主任和家長的通力合作,班主任與家長需要共同認識合力育人的價值。
(一)保持育人方向的一致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家長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教育比較系統、規范,多從大處著眼,理論性強。如果兩者相得益彰則可能形成良性循環,務實的家校溝通能夠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的方式、內容和要求,配合學校開展教育,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保持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學生更健康地成長。
(二)增強學生教育的針對性。家長要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家庭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地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現在不少學生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隔代教育,這些學生家庭背景復雜,家長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對孩子或放任自流,或粗暴打罵,或愛護過度。這些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智慧,要花一定的精力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和成長背景。
(三)互補家校教育有效方式。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泵恳粋€成功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個懂教育、善教育的家庭,而每一個失敗的孩子后面總存在諸多的教育失敗的家庭。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可以互補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不足,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于教育實踐中探究科學合理的育人方法。針對孩子的特點和實際問題,讓家長正確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愛好等,能夠轉變家長的一些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力爭人人都是教育者。
二、新時代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應該做到求真務實。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要做到民主、文明、和諧、平等。班主任在溝通過程中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要講究溝通的藝術,做到兩個反對,一個堅持。
(一) 反對官僚主義。班主任與家長都是社會成員,因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而成為合作伙伴。所以班主任要擺正自己的教育位置,對家長不要居高臨下。溝通不是教育,不是訓話,平等交流是有效溝通的前提。有些老師一見到家長就開始歷數孩子的種種不是,指責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嚴,管教無方,弄得家長手足無措,無地自容,雙方自然會很不愉快。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請家長到學校來是探討如何教育孩子的,應以禮相待。需要牢記的是班主任不是家長的老師。常言道,“箭傷肉體,話傷靈魂”。通知家長到校溝通,本來家長心里就七上八下、誠惶誠恐的,如果班主任臉難看、話難聽,居高臨下,不可能得到家長的有效配合,家長只能是表面應付,無法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適得其反。
(二)反對形式主義。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立德樹人的育人方式不斷得到優化,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德育工作的一個方面,學校要求班主任必須做好這項工作,于是少數班主任就覺得家校溝通只是走過場,把和家長的交流當成包袱,覺得煩。這些沒有真誠的溝通,可能效果不佳。班主任需要注意不要小題大做,不要學生犯了錯誤,無論大小,性質輕重,都請家長到校。學生偶爾遲到、不打掃衛生等小事不要大動干戈。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犯各種各樣的小錯誤在所難免,動輒請家長到校,容易引起學生及家長的反感,與老師的期望背道而馳。對待同一件事情,班主任容易放大了看,而家長容易縮小了看,在和家長交流時一定要把好度,做好交流的意見平衡。請家長到校交流,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后一道防護堤,要盡可能達成教育上的共識,形成合力?;蛘哒f只能教育成功,不能失敗,一旦對學生的最后一道防護堤發生潰堤,學生離教育的目的就更遠,甚至一發不可收拾。
(三) 堅持求真務實。溝通及時。班級工作無小事,有許多事情要做到防微杜漸。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特別是負面事情,要消滅在萌芽狀態(比如學生之間談戀愛、同學之間鬧矛盾等問題),若不及時處理,就會發酵、膨脹、擴散,等形成氣候再處理就會傷筋動骨,對班級的學風班風形成沖擊和破壞。這在教育學上叫“破窗效應”。
要持之以恒。做學生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事,特別是糾正未成年人的不良習性,更是一件需要細心耐心的事,想要立竿見影、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學生任何不良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長年累月慢慢形成的,有的甚至在小學就養成。所以無論是思想工作還是文化課學習都需要反復做。老師的“蠟燭精神”“螺絲釘精神”也是這樣體現出來的。要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允許學生有反復或“說話不算數”。
要坦誠相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第一個課堂。班主任和家長的目標、任務是一致的,班主任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孩子成人成才,“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只要以誠相待,事情總會化干戈為玉帛。如果以愛為綱,就會綱舉目張。
三、新時代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方式要做到與時俱進。“互聯網+”時代,自媒體已經成為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渠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互聯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也不例外。基于“互聯網+”的教育形式,班主任要積極利用自媒體提高自己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一)共享資源。充分利用家長QQ群、微信群、微博等平臺,共享海量的家庭、學校教育資源,可以向家長介紹先進的家庭教育理論,優秀的家庭教育方法,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班主任老師可以將很多家校溝通資料上傳到班級家長群,如班級各種活動、精彩教學片段、學生優秀事跡等。教師也可以及時上傳有關學校、班級需要家長指導的活動通知、文件、信息等。及時上傳學生在學校展示風采的照片,滿足家長回憶和珍藏的需要。
(二)超越時空。家長會是傳統的家校溝通模式,但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正常一次家長會出勤率有80%就是比較高的,許多家長由于工作時間、工作性質、路途遠近等客觀原因而不能參加,從而使每一次的家長會的效果大打折扣?,F在利用網絡平臺,不僅家長不再受時空的限制,還可以使所有關心孩子成長的親朋好友實時參與,互動交流。
(三)實時交互。QQ、微信、微博等這些都是互聯網上讓人們可以隨時進行交流的工具,校訊通的運用、極課數據平臺的應用,能實時了解學生進出校門、每天作業完成情況、集體活動參與情況等。網絡作為新時代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方便橋梁,家長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班主任可以擇時聽取家長意見。
魏書生老師說過,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學生廣闊的心靈世界播種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種子的事業。班主任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藝術地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調動和運用一切積極因素立德樹人,培育振興中華民族的接班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