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 會
作者:張秋憲 陜西省乾縣教育局
發布時間:2019-06-28 08:57:02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小時候,我們陽峪公社的孩子們每年都要逛馮市街道的“三月十三會”,村里的人稱“三月十三會”為“古會”。古會歷史悠久,起初是娘娘婆廟會,后來,隨著商貿交流的不斷頻繁和擴大,古會的規模隨之越來越大,逐步發展成為乾縣北部乃至永壽縣南部的商貿、物資交流大會。
每年古會來臨,公社都要集資叫大戲、雜技、電影、錄像等來助興,周邊的商販也紛沓至來,馮市街道車水馬龍、人山人海,街道上人們摩肩接踵,組成長鏈,綿延三四公里。叫賣聲、歡笑聲、呼喊聲相互交織、此起彼伏。拄著拐杖的老漢、領著孩子的婦女、推著車子的農人、叼著冰棍的小孩、環顧四周的小販、手拿粘糕的老太……整個街道一派熱鬧非凡、繁榮向上的景象。
農歷三月十三古會正式開始,十二號晚上,馮市街道的文化站就開始演秦腔戲,連續演四五天,直到古會結束。下午散學后,我們這些孩子寫完作業,安頓了家務,就帶上小凳子、叫上同伴,成群結隊、歡聲笑語地趕往馮市街。月亮慢慢騰騰地爬上樹梢,大地披上了一層輕柔的白紗,沿著我家門前的那條小路向北走,天氣不冷不熱、溫潤宜人,晚風拂過,一壟一壟剛剛起身的麥苗挨挨擠擠地隨風輕輕擺動,一片高高矮矮、錯落有致的油菜花招手歡迎我們。走完曲折向北的小路,穿過馮南柿園向西走,過了三萬五變電站向北一拐,再走一里多路就到商貿會的中心地段。
到了、到了,心劇烈地跳動著,所有的人不說話了,只聽到急切的腳步聲和緊促的呼吸聲,街道兩旁的樹很快地向后退。又是一片燈火通明的繁榮景象,我們又喧鬧了起來,此時,呼喊聲、叫賣聲、歡笑聲也愈來愈大,豆腐腦、馇酥、羊肉泡、油糕、麻花的濃香撲鼻而來。進了文化站,戲還沒有開演,可戲臺下面已經坐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說話聲、咳嗽聲、嗑瓜子聲、小孩哭聲不時傳來。我們這些孩子坐不住,一會兒在戲臺下面跑來跑去、追逐打鬧,一會兒跑出文化站買吃貨,一會兒又偷偷地爬上戲臺的后窗,看戲子們化妝、排練。幾聲鑼鼓喧天,戲開了,臺下慢慢地靜了下來。我們去看戲,可戲開了,我們大多不看,要么繼續追逐嬉戲,要么在臺下打盹,要么漫不經心地看一會兒就去街道溜達。那時候,我們追求的是一種自由的心境、歡聚的場面和令人動情、愉悅的心情。
白天逛會,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們幾塊錢零花錢。記得那時父親每天給我一元錢讓我在會上花,到了會上,我和同伴們先到戲園子、街道逛蕩幾圈,當滿頭大汗的我們看到爽口香甜的豆沙冰棍,熱氣騰騰的紅燒肉,精致漂亮的畫片、皮球時,都禁不住摸摸口袋里的錢,幾番詢價、砍價后大多會依依不舍地離開。路過馮市書店,我們幾個愛看書的孩子不約而同地邊說邊走了進去。從第一個書柜一直轉到最后一個書柜,我們向售書員要來幾本娃娃書(也叫連環畫或小人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這一看就忘記了時間,直到售書員問我們買不買才回過神來。我們把書還給售書員,但書中的精彩內容和曲折情節卻牽掛著我們的心、縈繞在我們的腦海。走出書店,我們又回過頭看了幾眼,然后又轉過頭慢慢地向前走,突然,不知誰說:“走,咱買剛才那個娃娃書”,于是我們又返回書店,每人買了幾本娃娃書。一個主題的娃娃書分好多冊,看完第一冊,想看第二冊,看完第二冊,想看第三冊……就這樣,什么《岳家小將》《陳真》《三國演義》等娃娃書慢慢地堆滿了我們的炕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