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建筑速寫教學的拓展與創新
作者:屈炳昊
發布時間:2019-06-26 16:15:2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速寫技法源于西方美術,如何利用這一“舶來品”富有成效地開展建筑速寫教學,是環藝教學工作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建筑速寫是專業設計的必備條件和前提條件,教學中堅持把中國傳統建筑和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訓練學生技法的同時,加強其對有關文化的思考與認知,使學生既了解和熟知“軟文化”,又明晰傳承傳統文化的“硬任務”,自覺地進行設計思維訓練,主動地進行設計創新,這也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設計從業者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建筑速寫 傳統文化 教學創新
建筑速寫的定義、目的及表現形式
1.建筑速寫的定義
建筑速寫是速寫的一種,從屬于素描,是用單一的線條或明暗表現建筑的透視、體積、三維空間的一門學科。它是造型藝術的基礎,也是環藝設計的基礎,是進行景觀環境和建筑造型設計的入門課程。
2.建筑速寫的目的
建筑速寫的目的是通過寫生實踐,使學生在體驗建筑形態及靜態空間美感的同時,了解其所蘊含的人文屬性,掌握與此相關的第一手資料,在對描繪對象的體驗、認知和理解中,將建筑形態與個人感知結合起來,轉化為傳達人與建筑環境關系的繪畫記錄語言,提高學生的觀察、理解和表現能力,為他們今后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
3.建筑速寫的表現形式
不同美學藝術專業所需的藝術形式都不一樣,但速寫是這些美學藝術門類創作者必須熟練掌握的一種表現形式。建筑速寫的對象不同于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因為建筑速寫不僅要有生動的場景描繪,而且要表現人與建筑環境尺度之間的密切關系,傳遞創作者的文化積淀和情感素養。建筑速寫多以場景速寫為主,既需要對場地、空間、建筑及植物配種進行有效記錄,更需要以嚴謹客觀的態度對現場進行審視、思考,從而完成對建筑“形、構、意”的專業梳理與筆錄,其表現形式可歸納為三類。
(1)以記錄建筑聚落形態為目的的表現方式。即將建筑所在的區域自然環境作為大基底,以地形、地貌、空間為載體,分別對建筑、巷道、植物配種及人群進行描繪。這類速寫強調對空間尺度的把握及繪畫綜合能力的運用,重在勾勒出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生活場景,對當地的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以建筑形態為表現方式。即對主要院落整體布局、建筑營造方式、舉架結構及院落景觀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觀察和調研,依照邏輯順序進行歸類、梳理,并隨著現場時間的變化將內心的感悟和對建筑的認知轉化為三維立體空間的感悟,隨后通過二維平面圖紙進行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表達。
(3)以建筑的文化特征為表現形式。傳統建筑中的文化元素符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研究這類建筑的形態,包括門樓、照壁、楹聯匾額、建筑裝飾紋樣、雕梁畫柱、抱鼓石、吻獸等極具文化內涵和地域特征的文化元素符號,并進行描繪,是建筑速寫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建筑速寫與專業設計的關系
建筑速寫是專業設計的前提條件,也是環藝專業設計從業者的必備條件。
1.建筑速寫是專業設計最基本的技能訓練
與普通速寫不同,建筑速寫的描繪對象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建筑速寫必須突破單一的只關注寫生技法語匯表現的束縛。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感知、體驗描繪對象的基礎上,用心感知和了解描繪對象所包含的人文意蘊,然后使用二者特有的寫生語匯表現出來。這種表現較之單一的寫生語匯呈現出更集中、更豐富、更強烈、更專業之感,是未來專業設計從業者必備的基本功。
2.建筑速寫是專業設計的資料積累和儲備
一次次采風寫生,一張張建筑速寫(包括系列的),特別是完美或相對完美的建筑速寫作品,記錄著專業設計從業者技能訓練的過程,留下的是飽含作者心血的、可供借鑒或吸納的手繪資料。專業設計通常是在大量建筑手繪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些資料包括對自然環境和建筑整體布局及舉架結構的和諧勾勒、對諸多建筑主次的理性處置、對建筑景觀人文內涵的藝術展現及對重點人文元素的生動描繪,有利于開啟專業設計者的靈感。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筑速寫是專業設計的“沃土”,許多成熟的專業設計都與借鑒或吸納大量建筑速寫資料有關。業界公認的建筑設計大師,無一不是擁有大量建筑速寫資料的“富翁”。
3.建筑速寫是專業設計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
建筑速寫是伴隨著觀察、思考進行的。譬如,進行以記錄建筑聚落形態為目的的速寫,由于建筑聚落不可避免地受氣候環境、地理特征及當地資源儲備的影響,速寫者就必須思考這些環境背景與建筑聚落的關系,以了解建筑聚落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發展歷史。又如,觀察、描繪建筑聚落的存在狀態,由于建筑聚落的形成與文化的差異、傳播息息相關,速寫者就必須思考文化環境對建筑聚落形態的影響,以把握建筑聚落呈現的文化特征。再如,進行群體建筑速寫,由于空間寬廣、建筑眾多,要分清主次進行重點描繪,速寫者就必須有概括性的思考,有效而又生動地完成速寫任務。完成建筑速寫中的觀察與思考是如影相隨的,進行建筑速寫教學,在重視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強調重視思維訓練,做到“虛”“實”結合,是培養專業設計人才必須遵循的“法則”。
建筑速寫教學的拓展與創新
環藝專業的學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和速寫能力。進行建筑速寫教學,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繪畫基礎和速寫能力是不言而喻的,但必須強調單一的依靠線條與明暗處理進行建筑速寫是不能為未來的設計課程打好基礎和做足儲備工作的。因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拓展教學思路,實現教學創新。
1.重視建筑速寫中“心”“眼”“手”的相融統一
環境藝術設計是圍繞人與環境和諧美好的關系進行的,它需要引導學生敏銳地觀察事物、深刻地認知事物,從而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沖動。寫生采風,就是對這種綜合的專業素養的培養與鍛煉。進行建筑速寫,必須將現場感受與實地走訪、人文解讀、風俗體驗等結合起來,利用速寫、繪畫的方式,將專業技法、技能轉嫁于情感,解讀出對于建筑舉架結構、聚落環境、居民生活狀態及環境變遷的認知。具體地講,就是要使學生通過“眼”觀察實體空間環境,通過“心”獲取及吸納其背后的人文信息、文化內涵及情感,通過“腦”梳理“眼”“心”感知、認知,以達到專業設計思維的轉換,在設計主題明晰的前提下,再用“手”將其具有的設計感表現在紙上。教學中,我們應牢牢地抓住這一重點。
2.重視建筑速寫中主次關系的處置
藝術創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從創作初期到最終完成作品,描繪對象的重點在整個過程中有較大的可變性,這是主觀能動性不斷發揮作用的體現。一幅完整的建筑速寫,會有一個或多個為一組的主體建筑位于畫面的主區域。因此,在空間構圖、形體塑造、主次取舍上需要進行反復構思和規劃。一幅兼具觀賞性及價值的建筑速寫的主體區域,不管是疏密有致,還是草草數筆,都可以進行細細分析與品談,都是符合美學審美基本要求的。對眼前的實物能在創作過程中分清主次,進行強調與舍取,是建筑速寫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之一,我們必須知難而進,突破這一難點。
近些年,我國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倡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身處教學一線,我們必須以教學大綱為依托,從如何繼承保護和發揚優秀的生態建筑及本原文化的角度出發,探索一條既符合時代需求又能展現我國各地地域建筑文化特點的教學路徑。為此,教師要努力做到兩點:第一,以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專業從業者為己任,有目標地提升學生對專業素養外的文化認同感。在現實中,建筑主體蘊含著相關居住特點、生活行為方式、風土人情、民俗民風等人文素材,我們必須在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這些“軟文化”的同時,明確當今保護環境、傳承傳統文化的“硬指標”,啟發學生思考,以達到培養新時代所需專業設計者的目的。第二,結合現實,精心選擇采風場地和確定速寫對象,引導學生不斷加深對美麗鄉村建設、自然環境保護、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認知和理解,提高他們的繪畫觀念,為今后進行富有新意的專業設計打好基礎。
3.引導學生堅持手繪實踐,不斷實現個性化的設計創新
在眾多設計軟件頻出的今天,計算機制圖建模更為簡單與流程化,但許多建筑設計大師并沒有放棄建筑速寫的記錄及表達,這不僅是因為這種藝術情感表達的魅力無窮,更是因為個性化手稿草圖最能體現設計者的靈魂。在建筑速寫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堅持手繪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專業設計人才。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建筑環境藝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