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消費行為探析
作者:王 丹
發布時間:2019-06-26 09:47: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金融成為金融發展的新業態。數字金融對大學生消費行為既有積極作用,也有一些消極影響。當前,應構建大學生數字金融消費觀的協同教育機制,不斷強化其數字金融消費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數字金融消費觀念,提升數字金融風險防范能力,能科學、合理地消費。
[關鍵詞]數字金融 大學生 消費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數字金融應運而生。數字金融是依托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與傳統金融相結合的新金融業態。數字金融具有共享性、便捷性、高效性等特征,對廣大消費者產生了廣泛影響。近年來,隨著校園貸、現金貸、P2P網貸平臺、網絡理財以及數字貨幣相關融資模式的風險問題頻發,對大學生消費者群體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產生了很大影響。[1]因此,研究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數字金融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積極影響
1.數字金融增加了大學生消費的安全性
目前,數字金融的消費群體越來越大,其中大學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消費時,大學生使用紙幣的幾率不斷降低,他們通過支付寶、微信等數字金融工具進行實時消費,無論是購買生活用品,還是辦理交通票務,都可以通過二維碼掃描、紅包轉賬等方式完成支付任務。這種消費方式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且能夠避免大量現金交易、避免出現假幣,可以有效減少現金被盜的風險,使交易更加安全可靠。
2.數字金融提高了大學生消費的便捷性
第一,數字金融使大學生購物更加便利。人的發展離不開必要的物質條件,吃、穿、用是其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可以利用淘寶、京東等軟件足不出戶地購物。學生不再受時間及地域的限制,在自己方便的時候像逛商場一樣,在全國各大網店挑選自己心儀的商品,購買商品時既可以進行實時交易,也可以選擇貨到付款,不滿意的貨物還能及時更換或者退貨,極大地增加了購物的便利性,滿足了大學生的快節奏生活需要。同時,大學生還可以通過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等軟件讓服務商把自己青睞的美食送上門。數字金融讓娛樂也越來越便利,無論是在影院觀看電影,還是到KTV娛樂,大學生都可以通過手機軟件購票,使交易變得更加方便和實惠。第二,數字金融使大學生的出行更加方便。人的出行離不開必要的交通工具,也需要一定的住所。在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出行時可以利用不同的APP實時購買機票、火車票或者汽車票,也可以通過滴滴等打車軟件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交通工具。同時,大學生在出行時還可以通過專業軟件尋找合適的住宿,經過多方對比,購買性價比高的住宿服務。
3.數字金融實現了大學生消費方式多元化
在傳統社會,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大學生的消費方式相對比較單一。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數字金融極大地便利了大學生的消費,使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從傳統的單一消費轉向多元消費。大學生除了一日三餐的消費外,女生在服裝配飾、日常用品、化妝護膚上的消費以及男生在通訊上網、外出旅游上的消費均占了全部消費比的大部分。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的出行消費,他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公共交通,對出租車和網約車的需求不斷增大。另外,大學生消費方式的選擇也實現了多元化,可能是實時消費,也可能是通過校園貸進行小額貸款消費。
4.數字金融使大學生支付方式多樣化
隨著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交易支付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傳統的現金支付依然存在,但是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已成為大學生日常支付的主要方式。據統計,高校大學生除了在校園生活中主要使用校園卡消費外,其他消費絕大部分都是利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移動支付能夠實現及時轉賬,極大地方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數字金融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消極影響
1.數字金融導致了大學生消費的盲目性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大學生在購買消費品時對其有高度的依賴。互聯網商家在不同的時間會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吸引消費者。除了正常的節假日以外,“雙11”“雙12”等時間段已成為商家重要的銷售期。由于大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易被廣告宣傳誘惑,往往會陷入商家的促銷活動中,只顧價格便宜,利用移動支付的及時性、便捷性,盲目搶購對自己沒有多少實際利用價值的商品。
2.數字金融增加了大學生消費的隨機性
在消費領域,大部分消費者的消費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行為活動,但也存在隨機消費的現象。由于數字金融支付的便捷性,大學生在實體店或者網上購物時,有時會因一時沖動隨機購買商品。這種交易方式雖然簡單方便,但會對經濟實力不強的大學生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影響其正常生活。
3.數字金融引發了大學生消費的超前性
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金融領域也不例外。當前,在網絡中出現了許多數字金融產品,一些產品不但具有支付功能,同時還開展信貸業務,如支付寶中含有“螞蟻花唄”以及“螞蟻借唄”功能。一些大學生利用“螞蟻花唄”中當月所消費的金額可在下月還款的功能進行提前消費。一些大學生因消費金額過高而不能及時還款,對其生活、學習造成了不良影響,也在大學生消費群體中產生了嚴重影響。還有一些數字金融產品可以使用分期還款進行消費,許多大學生利用分期消費購買電子產品和數碼設備。而他們在選擇分期付款后,由于自身的不理智消費,最終償還能力不足,只能要求家庭進行還款,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
4.數字金融增大了大學生消費的風險
雖然數字金融產業發展快速,但是與之相匹配的金融監管卻相對滯后。大學生在進行消費時,由于自身風險防范意識較弱,在移動支付中往往會出現密碼被盜、信息丟失等情況,造成賬戶資金損失。同時,無論是利用有線網絡支付,還是利用無線網絡支付,電腦或者手機等移動支付工具均有可能受到病毒侵襲,會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造成財產損失。另外,還有一些互聯網金融借貸公司利用借貸門檻低、辦理手續便捷等優勢吸引大學生群體進行消費。當前各種校園貸業務在中國高校層出不窮。校園貸雖然方便了大學生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的消費需求,但是其往往會利用服務費、違約金、滯納金等各種名目加大大學生的消費負擔。大學生一旦運用校園貸進行消費后,就很容易陷入借貸陷阱和風險,輕則給家庭帶來巨大經濟壓力,重則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產生巨大威脅。
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良好消費行為的養成
當下,數字金融已成為金融發展趨勢。數字金融在給大學生消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會給大學生帶來不良影響。為此,必須構建大學生數字金融消費觀的協同教育機制,強化其數字金融消費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提升風險防范能力,能夠科學、合理地消費。
1.構建大學生數字金融消費觀的協同教育機制
大學生消費既受學校、家庭的影響,同時也與社會密切相關。為此,在數字金融時代對大學生進行消費觀教育時,要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的聯動教育機制,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一要發揮高校的核心作用。高校應通過開設理財專業課程、金融知識宣傳、案例分析、組建社團等途徑,普及數字金融知識。要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和金融安全意識教育,幫助他們科學認識信貸產品的優劣,充分了解行業規則,自由選擇并合理使用信貸產品。[2]高校應加強理財教育,使大學生能夠養成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同時,還要加強法制教育,避免大學生違法消費。當大學生的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及時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大學生還應增加社會實踐活動,以便能更多地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充分認識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力爭在數字金融時代合理、科學消費。二要重視家庭教育。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費用主要來源于家庭,其在經濟上對家庭具有高度的依賴。為此,在大學生的消費觀教育中,家長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消費狀況,合理控制他們的生活費用;要告知學生家庭收支基本情況,培養他們節儉、樸實的消費觀念,在消費時能做到心里有數,不盲目消費,更不超前消費。三要強化社會教育。社會應為大學生提供健康的數字金融消費環境。相關部門應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在不斷完善原有相關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及時出臺新的法律法規,有效約束市場行為。要健全社會征信系統,強化數字金融行業監管,不斷減少大學生的消費風險。對于違法違規者,要加大其失信、失公等行為的成本,加大對違反行業規范行為者的懲處力度,進一步規范數字金融行為,降低大學生消費風險。金融機構要增強社會責任,依法依規開展業務活動,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減少技術漏洞,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數字金融產品和良好的數字金融服務。社會媒體應正確宣傳數字金融,積極倡導理性消費,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
2.強化數字金融消費意識
隨著數字技術與金融的不斷融合,數字金融正在走進大學校園,大學生應該正確面對數字金融消費。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應主動學習數字金融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身數字金融素養,規范消費行為,以便能更好地參與到數字金融的實踐中;要及時了解社會發展狀態,積極融入現實社會,增強參與意識。大學生在平時消費中應該正確選擇和使用第三方交易軟件,自覺辨別虛假信息,合理利用數字金融產品,以滿足自身消費需求,提升自身消費能力。
3.樹立正確的數字金融消費觀念
雖然大部分大學生已經成年,思想也成熟,但許多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仍然較差,特別是在個人消費中往往無法控制消費欲望,導致消費失控,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在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科學、合理地消費。一要適度消費。消費支出應該與自己的收入相適應,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拒絕過度消費。二要理性消費。在消費中,要盡量避免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不斷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面對網絡商家的各種誘惑,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和消費金額。三要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大學生應學會合理理財,不鋪張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
4.提升數字金融風險防范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技術與金融發展關系越來越密切。數字技術在促進金融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風險。為更好地化解金融風險,大學生必須提升金融風險防范能力,健康、理性地消費。一要增強金融風險意識。數字金融與技術密切相關,技術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風險。數字金融時代,大學生在消費時要充分認識到消費有風險,在消費之前要增強風險意識,堅持良好的數字金融消費態度,以應對不斷變化的金融市場。二要提升規避風險的能力。大學生在進行數字金融消費時,要對相關金融產品全面了解,對支付方式及時把握,提升規避風險的能力。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大學生要學會及時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降低風險危害。
參考文獻:
[1]陳賓:《數字金融發展下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研究》,《浙江金融》2018年第12期,第75頁。
[2]陳華琛:《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大學生消費金融風險防范》,《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第62頁。
作者單位:倫敦大學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