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早晨,校園里柳枝浮動,初升的太陽透過柳枝的縫隙,撫摸著花壇里逐漸繁茂的花草樹木,盛開的玉蘭召喚著含苞待放的牡丹吐露芳菲,四季蔥蘢的棕櫚樹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邁著輕快的步子,踏著第一節上課鈴聲,走進一年級一班教室。師生問好后,孩子們就坐,一雙雙小眼睛齊刷刷看著我,我掃視全班,只見最后一排的張一凡同學局促不安地站著,他左手扶著課桌,右手插在校服上衣口袋里,眼睛看著桌子,神情有點緊張。孩子們打開書的同時,學習委員劉子涵走上講臺開始領讀黑板右上角我提前寫好的每日一詩。

《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誦讀兩遍后,我開始導入新課,在孩子們開始自由朗讀《四個太陽》這篇課文時,我走下講臺,走近依然站著的張一凡身邊。他的頭慢慢低下去,右手緩緩地從口袋露出來,小手緊緊攥著,一個個瘦小的指關節訴說著小主人內心的忐忑,他的嘴唇張開又合上,似乎想說什么,可是又沒有發出一點點聲音。

張一凡性格內向,是個不善言辭的孩子,他學習好,字也寫得漂亮,朗讀課文時聲情并茂。在他兩歲時,爸爸媽媽去深圳打工,上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期間,一直是奶奶接送他。奶奶每次送他到校門口,都會幫他邊整理書包邊叮嚀:“聽老師話哦!不要淘氣啊!”張一凡個頭高,是我們班勞動委員,每次都是他幫我擦去講臺上的灰塵和粉筆沫。鑒于孩子爸媽不在身邊,我時常會以種種理由獎勵給他一支筆、一本書、一顆糖、一塊橡皮,朗讀生字、詞語或者段落時我都會給他機會……張一凡話語不多,熱心為同學、老師服務,在同學中的威信越來越高。

我俯下身子,摸摸他的腦門兒,額頭一點也不熱。我溫和地問道:“你身體不舒服嗎?”他搖搖頭,“那你要上廁所嗎?”他輕輕搖搖頭,還是不言語。“我……我……”張一凡臉紅了,“李老師,這……這……這是給您的。”他張開緊緊攥著的右手,幾粒葵花籽因為孩子的緊張,散落到課桌上。同桌和鄰桌的孩子們也好奇地看過來,張一凡更加靦腆、臉瞬間紅了,他立刻撿起桌上散落的葵花籽們,把帶著他體溫的葵花籽慌亂地塞進我手里。坐下,打開書,露出的小虎牙開始朗讀課文。他臉上的紅暈慢慢褪去,恢復平時的沉穩狀態。“我畫了個綠綠的太陽,掛在夏天的天空……春天,春天的太陽該畫什么顏色呢?哦,畫個彩色的。因為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

我在教室巡視一圈,同學們全身心投入到課文學習中,劉子涵邊讀邊標注段落,陳佳瑞邊讀邊畫詞語,李可心標注出夏天、冬天太陽的色彩……交流匯報時,張一凡聲音洪亮,語言流利,思路清楚。拓展延伸環節,我讓孩子們說一說:如果給你一盒水彩筆,你想畫一個什么顏色的太陽?為什么呢?有孩子說,要畫一個橙色的太陽掛在天空,橙色的太陽溫暖又不是很曬。有孩子說,要畫一個綠色的太陽,保護眼睛……孩子們熱情高漲,教室里像炸開了鍋。

下課后,我帶著張一凡和他給我的葵花籽一起回到辦公室。張一凡告訴我,哥哥今年要參加中考,所以他媽媽從深圳回來了,而且以后就在楊凌上班,從今天起媽媽可以天天接送他上學。葵花籽是媽媽炒給他和哥哥吃的,他覺得媽媽炒的葵花籽和平時買的味道不一樣,有媽媽的味道,所以想讓我也嘗嘗。小家伙再不是平時的“悶葫蘆”樣,像打機關槍一樣講述他的喜悅,離開辦公室時還來一句:“老師,您嘗嘗吧!我媽媽炒的瓜籽真的很好吃呢!”

看著張一凡開心的模樣,我的心情輕松了許多,我們班又一個留守兒童回歸愛的懷抱。我把張一凡給我的汗津津的瓜子拍照,傳至家長微信群,附上簡短文字:“這幾粒帶著體溫的瓜子,讓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對父母陪伴的那份期待。”家長群短暫的沉默后,瞬間回復滿屏。

老師再多的愛,都無法代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希望家長們盡可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送他們第一次坐校車,和他們一起過六一,教他們第一次做手工,陪他們走過成長門,看他們行成人禮……成長需要時間,需要歷練,需要陪伴。孩子們跌倒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去拉,但是我們要看著他們怎么爬起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既需要“精彩極了”慈母式的鼓勵和支持,也需要“糟糕透了”嚴父式的批評和教育。

家是溫暖的港灣,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無論何時都要秉承愛的信條:愛學生,愛孩子。愛是多彩的太陽,愛會讓生命綻放芬芳的花朵。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