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安院校教師具有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師的雙重身份和角色,決定了對其的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應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公安院校教師需要具備四個方面的基本素質:過硬的政治素質、扎實的理論功底、較強的業務能力、持續的學習力和創新力。本文分析了影響公安院校教師發展的制約因素,從高校教師和學校兩個角度進行激勵機制的探析,以期提升公安院校的師資建設。

[關鍵詞]公安院校 高校教師 基本素質 制約因素分析 激勵措施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公安院校〈公安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開發研究——以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GH17V089)。

引 言

公安院校由于人才培養和專業學科建設的特殊性,其發展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因此,在師資隊伍的管理與發展方面也與普通院校有所不同。公安院校教師肩負著傳承文明、培養公安專門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一方面,公安院校的教師屬于人民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另一方面,他們還有人民警察的身份。這種雙重的身份和角色決定了公安院校教師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的建立也應區別于普通高等院校。

公安院校教師的基本素質

1.過硬的政治素質

公安院校是培養預備警官和法治人才的搖籃和基地,是培養黨和人民忠誠衛士的重要陣地,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并抓緊、抓實、抓好。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警察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因此,警察必須與國家保持一致。首先,警察必須與國體一致。由哪個階級統治國家,警察就必須成為該階級可靠的工具。其次,警察必須忠誠執行國家的政策與法律。所以,公安院校教師必須政治作風過硬、政治方向明確、政治覺悟高、政治素質強。教師應嚴格遵守國家大政方針政策,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政治文明建設,給學生灌輸正確的政治觀和價值理念,使其符合高素質警務人才的培養要求。因此,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標準和“忠誠守紀、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服務公安”的公安院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安院校教師應不斷增強“人民教師”“人民警察”雙重身份的意識。

2.扎實的理論功底

根據我國警學理論界的界定,通常把現有的公安理論學科劃分為基礎理論學科、實踐應用學科和實戰技能學科三個方面。基礎理論學科包括公安史學、比較警察學、警務哲學等抽象學科;公安應用學科是指在公安工作中具有較強應用和指導功能的學科,如公安管理學、治安管理學、刑事偵查學、公安指揮學等,既包含理論知識,又有一定的實戰應用指導價值;公安技能學科由公安工作特殊的治安管理活動所決定,它直接作用于公安工作實踐,如交通秩序維護、痕跡檢驗技術、查緝戰術等。公安院校教師不僅應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能進行公安學科研究,還應進行實戰鍛煉,通過實務部門掛職、課題實證研究等方式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3.較強的業務能力

在公安人才培養模式中,公安院校應和公安部門通過校局(廳)合作的方式進行深度融合,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警務實戰技能訓練,培養忠誠可靠、紀律嚴明、素質過硬的警務人才。公安院校教師在公安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完善、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設計、教學科研以及校局(廳)合作、學生實習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增強自身業務能力,不斷打造雙師型教師及雙師型師資團隊。

4.持續的學習力和創新力

目前,公安院校教師不完全是科班出身,除了公安專業背景外,還有法學、管理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體育教育等其他專業背景出身,這就要求公安院校的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學習能力,進行公安學科知識以及跨專業和交叉學科的研究和學習。同時,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運用大數據分析各項警務工作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公安院校教師應能夠及時進行知識更新,不斷學習,勇于創新。

影響公安院校教師發展的制約因素

1.部分公安院校教師學習主動性差,觀念落伍,缺乏實務經驗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警務環境日益嚴峻和復雜,犯罪手段呈現多樣化,國內外政治形勢風云突變,對警察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得公安院校教師必須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但是,部分公安院校的教師學習主動性差,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公安工作環境的需要,這必然會對人才培養與實務部門人才需求的銜接造成一定脫節和影響。特別是部分教師缺乏實務部門經驗,觀念落伍,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案說法、現身說法,授課就如同紙上談兵一般,致使理論無法指導實踐,實踐又無法推動理論研究。

2.瑣碎性的行政事務過多,使得部分公安院校教師疲于應對

高校教師主要工作側重于教學和科研,且教學與科研會互相影響和促進。而對于公安院校的教師來說,還需要通過下基層、掛職鍛煉等方式了解一線工作,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但是,在公安院校教師的發展過程中,瑣碎的行政事務過多,一些不必要的會議和行政審批環節使得其教學和科研工作均受到影響。因此,公安院校的領導者和管理部門應該從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項行政事務工作。

3.行政職能部門服務意識差,辦事環節繁瑣,耗費時間成本高

公安院校發展的核心力量就是教師,但是在日常管理中,部分行政職能部門缺乏服務意識,辦事環節繁瑣,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往往會出現觀念滯后、職責不清、相互推托、懸而不決等現象,不能真正做到以教師為中心。西安市原市委書記王永康倡導“店小二”精神,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在高等院校管理過程中,行政部門也應發揚“店小二”精神,給教師做好服務輔助工作,使教師沒有后顧之憂,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

4.人力資源管理缺乏公平、公正、公開的激勵約束機制,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部分公安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缺乏公平、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和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績效考核過程中,考量指標存在缺陷或者方法不當會影響績效考核的效度與信度,進而影響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好的制度不是以懲罰為目的,而是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激勵機制,應按個人能力和對組織作出的貢獻進行評審和考核,這就需要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進行系統研究,用科學的手段管理人才。

公安院校教師激勵機制探析

1.教師的角度

(1)積極進行心理資本構建,不斷提升自我效能感

美國著名學者Luthans于2004年提出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所謂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Luthans和Youssef(2004)認為,積極心理資本由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和堅韌力四個維度構成,都是可實現個人發展的積極心理狀態。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77)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班杜拉憑借他對人性及其因果決定模式(三元交互決定論——個體、環境與行動三者之間的交互決定論)的理智把握,在認知心理學的影響下,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高校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他們對自身工作能力的判斷。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夠表現出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會出現消極的工作態度。對于公安院校的教師而言,應當積極構建心理資本,努力提升自我效能感。

(2)提高公安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是心理學上的概念,是指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目標、社會價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職業認同感會影響高校教師的忠誠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業心,是高校教師獲得和擁有積極心理、健康狀態的重要保障。職業認同感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但是,近年來,我國公安院校的教師隊伍中出現了職業倦怠和職業認同感低下的現象,其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少數教師僅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一種謀生手段,而非發自內心的熱愛,缺乏對教師角色的認知,職業責任意識較為淡薄;二是教師評價機制不夠科學、合理、公平,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三是繁忙的教學工作以及科研壓力使得教師疲于奔命,無暇考慮個人職業發展。職業倦怠和職業認同感低下與工作自主性、責任心和工作心理成熟度都有關系。因此,相關部門應采取多種措施,從多方面提升公安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2.學校的角度

(1)以人為本,從頂層規劃和設計

為了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公安院校的高層領導應當對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予以重視,真正做到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倡導以人為本,從頂層進行規劃和設計,推進院系二級管理體制,把激勵教師發展納入戰略規劃;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應制訂優秀骨干教師培養計劃、專業教師警務實戰能力培養計劃、優秀人才引進培養計劃等一系列配套計劃。

(2)轉變理念,提升服務意識

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需要五個層次,其中,前三個屬于較低層次的需要,后兩個屬于較高層次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自尊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兩個方面。公安院校的高層領導以及管理部門應當轉變理念,提升服務意識,給予教師最大程度的職業尊重和人文關懷,滿足教師的尊重需要。同時,在日常工作中,應進行柔性管理,積極為教師服務,給予教師人文關懷,為院校教學和科研的順利開展做好各項輔助工作,滿足教師的自我實現需要,實現組織發展與個人發展的雙贏。

除此之外,公安院校還應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關注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和規劃,使其與學校的發展戰略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學校應從選才、引才、識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方面進行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從頂層設計到各項制度的制訂與執行,合理優化、配置優秀教師資源。

(3)構建“教學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教學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模擬訓練的“練”、一線崗位的“戰”等各個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統一、完整的教學鏈。“教學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團隊協作,特別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要形成校內專任教師和實務部門兼職教師分層次、分階段開展理論教學、技能指導和管理的模式。

2015年3月26日,公安部政治部下發的《關于實施全國公安院校與公安業務部門人員互派“雙千計劃”的通知》(公政治〔2015〕105號),要求從2015年至2017年,分批次從全國公安高等院校選派1000名公安專業和法學專業骨干教師到公安業務部門掛職鍛煉,從公安業務部門選聘1000名業務骨干到公安院校兼職任教。“雙千計劃”的實施,推動了全國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人員互派與交流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了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公安隊伍的專業技術水平,也給“教學練戰一體化”團隊的建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毅虹、孫曉東:《公安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5,8。

[2]楊建和、張光:《公安管理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10。

[3]房麗、李韜、谷一珍:《新時期我國警察類院校開展警察教育培訓研究探析——以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為例》,《經營管理者》2016年第4期,第224-226頁。

[4]陳光明:《關于公安教育訓練實戰化建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公安教育》2016年第10期,第4-9頁。

作者單位:陜西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