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雙一流”建設和陜西省“四個一流”建設已成為陜西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如何加快推進地方高水平行業特色高校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學院、一流專業,促進區域高等教育的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針對地方行業特色高校目前存在的與原行業部門關系疏離、學科拓展特色淡化、高層次人才引進不足等問題,提出了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地方行業特色高校 “四個一流”建設 路徑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XGH17083)。

引 言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要求“省級政府應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基礎條件,統籌推動區域內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優勢學科建設,積極探索不同類型高校的一流建設之路。”“雙一流”建設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

陜西省積極對接國家“雙一流”戰略,實施“四個一流”建設,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突出重點和特色,分批支持若干或部分學科進入國家、省級一流建設行列。[1]行業特色高校是陜西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綜合性大學相比,行業特色高校的學科類別比較單一,但行業特色顯著,學科特色突出,人才培養類型明顯,如石油大學、政法大學、財經大學等。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加快推進地方高水平行業特色高校“四個一流”建設,促進區域高等教育的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四個一流”建設面臨的問題

長期以來,行業特色高校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行業進步和科技創新作出了突出的貢獻。20世紀末,我國高等教育實行中省兩級管理,以省級管理為主的體制,加大了省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統籌管理力度,部門和地方條塊分割、重復辦學的局面得以改善。

隨著國家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陜西省“四個一流”建設方案的頒布以及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深層次需求,新時代地方行業特色高校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如辦學目標定位不明確、與行業部門關系疏離、學科特色淡化、師資隊伍建設不均衡、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等方面的問題。

1.與原行業部門的關系日漸疏離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促使全國各地的高等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基本結束了行業部門辦高等教育的模式。隨著學校隸屬關系的變化,行業特色高校開始擺脫行業束縛,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向多科型或綜合型大學發展。與此同時,行業特色高校與原屬行業部門的關系也日漸疏離,行業企業對高校的指導與扶持力度逐漸減小。一些行業特色高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與行業部門簽訂了共建協議,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形式,真正實現行業特色高校與行業企業在學科建設、教學過程、培養方案、經費投入、師資交流等方面共建的很少。

2.學科特色日漸淡化

隨著國家高等教育形勢的變革,行業特色高校的學科建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原有學科門類較少、專業設置較窄、知識結構較單一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社會需求,拓展學科門類,提高學科專業的覆蓋面,擴大招生規模。但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指導,行業特色高校在學科拓展、專業設置、師資建設等方面存在著急功近利的現象,學科發展貪多求全,學科特色逐漸淡化,在學科、專業、師資、人才、文化等方面多年積累的行業特色逐步弱化,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

3.高層次人才引進不足

行業特色高校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優勢特色學科面相對狹窄,限制了優秀人才的引進;二是新增學科專業基礎薄弱、經費不足、平臺條件差,不容易吸引優秀人才。校內各學科專業的師資力量很不均衡,行業特色學科與基礎理論學科、特色相關學科之間師資力量發展很不平衡,學校整體學科創新能力發展受到影響。此外,受地處中西部的地域限制、自身發展平臺不夠及高層次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很難吸引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高層次人才,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四個一流”的持續建設的水平。

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四個一流”建設的路徑

1.建立高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的深度聯系機制,奠定行業特色“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石

行業特色型高校根源于行業,社會影響力也主要在行業。[2]行業特色高校應多途徑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首先,明確依托行業、服務行業的辦學思想,及時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行業產業發展動態,主動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校企合作的新途徑。其次,多途徑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如,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到學校做兼職教授、定期開辦學術講座,邀請行業企業有豐富工程實踐項目參與經驗的專家參與學生的實踐教學等。通過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使行業需求能及時地反饋到學校的發展規劃部門,進一步滲透到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之中。最后,積極派遣相關專業教師到行業企業學習、交流,以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相關行業需求,關注行業發展變化,捕捉行業技術需求,及時拓展教學和科研內容,提高工程教育教學水平。

地方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探索建立行業部門與地方行業特色高校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探索行業與高校互動的長效機制,有效推進落實行業部門與行業特色高校的校企合作。

2.優化學科布局,夯實“一流學科”建設的基礎

一流學科建設是高校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需求,也是服務行業發展的需要。特色學科水平的高低對于行業特色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社會能力、科學研究水平、文化傳承力度起著重要作用。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能迅猛發展,企業技術創新周期逐漸縮短,迫切要求行業特色高校拓展跨學科研究的可能,及時開展行業前瞻性研究。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必須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豐富基礎學科建設內涵,提高優勢學科建設水平,鼓勵融合新型交叉學科,完善學科建設持續保障機制。

強化學科布局的頂層設計。充分考慮行業特色高校服務行業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堅持“非均衡發展”和“錯位發展”的原則,合理配置辦學資源,集中優質資源建設特色學科,重點建設一批國內一流的行業特色學科專業。

建立特色優勢學科群。充分結合學校現有辦學實際,按照“固優、強特、扶需”的學科建設原則,實現學科分類分層次建設,大力發展與行業企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特色優勢學科群。以特色優勢學科群為基礎,擴寬學科融合領域,形成相關學科之間的優勢互補,建設新興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提高學科建設的持續發展能力。

3.加強一流師資隊伍建設,鞏固“一流專業”建設的根基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流專業、一流學科、一流大學、一流學院建設的根基,只有擁有一流水平的師資隊伍,才能建成一流的專業、學科、學院和大學。陜西省“四個一流”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積極推進系列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計劃,努力在高校集聚一批學科專業領軍人才。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師資隊伍整體實力與高水平的綜合型大學相比還較為薄弱,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必須進一步強化自身辦學定位,采取有效措施,激發教師隊伍的創造活力,提升學校的綜合競爭實力。

引進和培育并舉,強化特色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在學校內部選拔和培育行業特色學科的專業帶頭人,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引領、整體推進的途徑,加快提升優勢學科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在行業企業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和發展潛力的高層次人才,保持特色優勢學科專業的教師比重。

對標“四個一流”建設,通過“引進來”和“派出去”兩種方式,提升教師隊伍國際化水平。依托。

參考文獻:

[1]馮麗:《陜西:實施“四個一流”推進高校建設》,《中國教育報》2017年1月4日,第3版。

[2]陳治亞、郝躍:《行業特色型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學科的思考》,《中國高校科技》2015年第12期,第4-6頁。

作者單位:西安石油大學高教研究與評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