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因此,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教師要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培養幼兒對于美術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運用兒歌進行繪畫是幼兒最喜歡的方式之一,那么,如何運用兒歌促進幼兒繪畫學習呢?

一、創編兒歌,讓幼兒理解繪畫內容

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不懂得邊觀察邊畫,往往急于求成,畫出的畫散亂、粗糙、看不懂作品的內容。因此,我們在繪畫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幼兒學會表達,又要有一定的創造性。

1.用整體感知的方法編兒歌。根據事物的形狀創編而成的兒歌,瑯瑯上口,易學易背,使幼兒對繪畫事物的形狀、輪廓有初步感知,這樣通過感知整體,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開始作畫,幼兒就有一種“我會畫”的自信感。

2.用提問題的方法編兒歌。在美術教學中,由于幼兒正確認識事物、準確把握事物特點的能力較為薄弱。因此,在教學中筆者把具體事物的形體特征編成兒歌,一問一答,幫助幼兒捕捉事物的特點,為作畫打下基礎。比如,繪畫活動“找耳朵”,筆者創編了這樣一首兒歌:“大公雞大公雞,什么樣?紅花頭上戴,身穿花衣裳,天天叫人早早起。”這類兒歌形象生動、易唱易記,可以讓幼兒在愉快的問答說唱中接受認知,進而更好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3.用想象的方法編兒歌。根據繪畫對象的特征,編成形象的兒歌,其順序是繪畫過程的步驟。這類兒歌非常適合幼兒在繪畫中的使用。如畫小豬時,可以想象“圓圓的碗,碗圓圓,圓圓的碗能吃飯,里面放個大燒餅,外面兩把大蒲扇,燒餅上面兩紅棗,豆芽彎彎在兩邊,一個燒餅切兩半”,這樣小豬的腦袋就輕松畫完了。因此,我們要不斷擴大孩子的視野,孩子的想象力才能豐富。

4.用過程理解的方法編兒歌。這種方法適用于畫運動的、過程性事物。它可以將很難理解的變化,生動地展現出來。如在畫電風扇時,可以采用兒歌:“一朵花,三個瓣,不澆水,專用電,大熱天里呼呼轉。”這樣把枯燥、難以理解的知識編成兒歌,加強教學趣味性,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讀起來瑯瑯上口,幼兒易懂易接受。

二、靈活運用兒歌進行繪畫教學

由于美術教育的教材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所以運用兒歌進行繪畫教學也應該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化。同時,還應把枯燥的學習融入幼兒最喜愛的游戲中,運用兒歌烘托繪畫氛圍,引起幼兒進行整體想象,使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步入藝術的殿堂。在繪畫教學中筆者將兒歌和繪畫相結合,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采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為幼兒創造活動打下良好基礎。如在繪畫教學活動中,筆者在導入的時候,故意提出了懸念,用兒歌的形式自編謎語:“彎彎藤,彎彎須,彎彎藤上結紫粒,紫粒粒,圓又圓,吃到嘴里甜又酸。”話音剛落,一雙雙小手躍躍欲試……

三、巧妙運用兒歌,幫助幼兒掌握繪畫方法和技能

1.利用兒歌突破繪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幼兒思維和想象能力。老師指導就是教給幼兒一些繪畫所必需的本領,如多種顏色、多種幾何圖形、多種實物圖形的認知等,教學中的重難點是最難把握的,利用兒歌的特征,抓住幼兒的興趣,引發思考。

2.利用兒歌幫助幼兒塑造造型,達到學以致用境界。描繪繪畫情景,使兒歌成為繪畫教學活動很好的載體。幼兒繪畫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作畫的興趣和欲望。通過兒歌,可以使幼兒很快地掌握繪畫方法,還能使課堂活動氣氛活躍起來,給幼兒作畫提供良好的心境。

3.利用兒歌向幼兒提出作畫要求,提高活動質量。幼兒不論畫什么東西,常常會不知不覺地發出一些聲音,或是自言自語,或是與他人說話,這些聲音大都是與繪畫內容有關系的,要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并加以引導運用。筆者常常把繪畫過程編成簡短、有趣的兒歌,讓他們邊畫邊唱,將整個繪畫教學活動的要求融入簡單的、兒歌化的語言中,既增添了活動的興趣,又提高了繪畫的教學質量。

繪畫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而兒歌和繪畫結合只是其中的一種,繪畫是幼兒的一種心理需求,是生命之初情感的自然流露,通過采用兒歌和美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避免幼兒被動地亂涂亂畫和模仿,對繪畫藝術活動失去熱情。兒歌和繪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畫畫,使他們對自己所創造的繪畫語言更加感興趣,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澤縣倪家營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