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探討
作者:蔡 娟
發布時間:2019-06-19 10:37: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從語文閱讀教學的角度講,教師應當及時抓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的特征,讓學生從外力驅動型向內在驅動型成長,也就是從被要求閱讀到主動去閱讀,這是學生自主閱讀意愿與能力的一種培養與塑造。
一、用問題啟發學生自主閱讀
問題啟發法,指的是教師通過設置與拋出一系列問題來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開展自主閱讀。以《燕子專列》為例,教師在布置新課預習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題目只有簡單的四個字,它想表達什么意思呢?燕子從南方趕回來,途經瑞士時又遇到了什么樣的情況?新聞媒體來號召大家尋找燕子甚至不惜用專列將燕子送回北方,這又是為什么呢?教師在向學生拋出問題的同時,其實已經向學生“劇透”了閱讀文本的內容,如果教師所設置的問題能夠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那么不僅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聽完問題后迫不及待地想要馬上翻開書本閱讀,而且能夠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而不能單純地讀完看完就行。我們所強調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指的是學生應當是有技巧性、有目的性地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看完知道文本的內容的層面。因此,在前期的能力培養中,一個又一個問題就仿佛學生閱讀道路上的一盞又一盞明燈,照亮學生思維的方向與前進的道路。
二、用活動促進學生自主閱讀
活動激發法,指的是教師通過組織一系列有意思、有意義的活動來激發學生開展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以《蟋蟀的住宅》為例,這是一篇介紹動物習性與生活習慣的科普性文章,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來鼓勵學生針對“動物科普類”讀物進行課外自主閱讀。比如,鼓勵學生們進行動物習性的猜謎活動。每一名學生自己設計一道謎語或者寫一段簡介,拿到課堂上讓其他同學猜一猜,看哪位同學能夠猜得對,猜得多,猜得巧。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肢體動作來演繹,通過聲音聲調來模仿等。為了讓活動的熱度持續得更久,教師可以將其分為在陸地上爬行的動物、在水里游的動物、在天空飛翔的動物,舉行三輪活動。如此一來,每一輪結束后,學生的自主閱讀熱情都會比上一輪更加高漲,而教師在當輪課外閱讀點評指導中所傳授的方法,又可以被學生在下一輪閱讀中使用,這種良性循環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而且也能夠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用作業鞭策學生自主閱讀
作業鞭策法,指的是教師通過布置一定的作業來直接提醒與鞭策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比如字詞作業,讓學生用新課中的詞組來造句等;比如理解作業,讓學生試著總結閱讀文本的中心思想、段落的主要意思、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等;比如技能作業,讓學生將閱讀文本中所使用的各種修辭手法都找出來,并且根據原文的書寫方式進行仿寫等。教師在運用作業鞭策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時,應當注意所設計的作業是具有啟迪性與引導性,能夠調動學生思維活躍性的。
四、用分組督促學生自主閱讀
分組督促法,指的是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培養與提高自己的自主閱讀能力。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東方之珠》這幾篇文本,在引導學生們開展閱讀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以群策群力的方式來拓展學習的廣度。比如,大家可以分頭搜集與該地方有關的其他文學作品、影視材料、旅游日記等,將課外材料與課內教材置放在一起學習,以起到補充拓展的作用。可以仿照課本中作者的書寫方式,一起來編寫另外一個地方的文章,可以是現實存在的,也可以是虛擬想象的;可以將幾篇課文串聯在一起設計一條旅游路線,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內容演繹出來;又或者是創意性地用新聞采編、藝術采風的方式來改編等。分組督促法旨在通過集體閱讀的方式來驅除閱讀中可能存在的惰性,以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一方面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性、自我約束性與自我驅動力,這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發展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這一技能將對學生今后各個方面的學習都產生巨大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語文學科,凡是涉及文字理解能力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能力的支持。為此,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問題啟發、活動激發、作業鞭策、分組督促這四種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點撥、幫助與陪伴下養成主動閱讀、主動思考的好習慣。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