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評改模式初探
作者:張雪毅
發布時間:2019-06-19 10:19:4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以往的作文評改中,我們教師的作文評價方式單一,教師“一刀切”的評價方法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語言發展潛能,讓學生對寫作文產生反感或恐懼情緒,有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甚至出現抄襲范文的做法。為了改變這種弊端,筆者在作文評與改的過程中,重視評改模式的創新,恰當運用自主評價、小組評改、教師評改的三級作文評改模式展開作文教學,有效激發了學生創作的興趣和修改的動力。
“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好的作文是修改出來的。特別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的評改應是作文教學的關鍵。作文的“評”和“改”密不可分?!霸u”是正確評價習作的優點和不足,發現習作的亮點及不足,提出修改建議。“改”是一個不斷完善、創新的過程。然而,在以往的作文評改中,我們教師的作文評價方式單一,“一刀切”的評價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語言發展潛能,讓學生對寫作文產生反感或恐懼情緒。
為了消除這種弊端,筆者嘗試對評改作文模式進行創新。在作文評與改的過程中,重視評改模式的創新,運用自主評價、小組評改、教師評改的三級作文評改模式,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一、自主評改
自主評改“三步曲”。先讓學生閱讀自己的習作,通過品讀,分析優點及不足,試著自我評價,給自己提出修改建議,這就邁出了自主評改的第一步;自主評改的第二步就是大膽地修改自己的習作,當然這個修改過程可以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緒會不斷有新的生長點:如在評改中學生對作文基本結構的認識,明確應該如何選材,如何確立中心,如何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等有了自己的見解;在自主評改中,學生不再完全依賴于教師,進入角色,投入情感,積極體驗,這是自主評改的第三步。
二、小組評改
在作文評價和修改過程中,筆者開展了同桌互評和小組互評的活動。首先,選擇一個學生的作文,同桌或小組成員積極評論該學生的作文,參與評改者要明確作文評改的各項要求,如標點符號的用法,修改符號的正確使用,甚至文章結構、語言,選材的標準等。其次,參與評改者要收集整理大家的修改意見,并把修改建議反饋給被評改者,幫助該同學把作文修改好。
幫助一位學生完成修改任務后,修改小組內其他成員的習作,多篇習作修改后,再次進行交流評價,被評價者談自己的改進或困惑,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欣賞他人文章的優點,而評價者在閱讀和評價文章的過程中,對其他人的文章提出有價值的建議,例如:哪些詞使用得好,哪些句子不夠準確,哪些片段不夠具體。通過參與相互評價和糾正,學習對方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增強學生之間的互相了解、協同合作,從而共同進步。
被展評習作的學生大膽闡述自己寫作的思路和想法,其他學生仔細品讀、認真傾聽之后也可以向作者提問,或對同學的習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大家各抒己見。這種評價方法,激活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潛能。
在互評互改中,學生不斷完善自我,他們有了被認可的感覺,也真切認識到文章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提煉。這樣的評改,學生易于接受并樂于實踐,激發了學生創作的興趣和修改的動力。
三、教師評改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避免評價的單一性,力求改變“一刀切”的評價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等因素,優化作文評價,特別是注重賞識性評價,有效促進學生的語言潛能的發展。當學生害怕寫作文,不知從何寫起時,就應及時鼓勵,保護其在作文中的點滴進步,對于學生的真情實感一定要加大保護的力度,讓他們敢于直抒胸臆,勇于寫出真話和實話。杜絕學生為了完成任務抄襲范文的做法,使其真正體會“作文如做人”的含義。最后將學生的優秀習作進行展評,供他們隨時互相學習,不斷改進。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作文教學不是學生寫作和教師批閱的簡單相加,而是教師和學生成長與互動的過程。三級評改作文模式實現了師生能力的整合,筆者在習作教學中也不再是孤軍作戰,而是“總指揮”,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作文的品評,讓更多的品評方式為學生所喜聞樂見,指導學生在評價中完善自己的習作,給學生的寫作注入新鮮的血液,給教師的作文教學帶來更多的契機。這樣,學生評改得愜意,教師批改得舒心,實現了作文教學的雙贏,讓作文教學成為學生學習和教師工作中的一大樂事。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濱河榮華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