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語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普遍是學生害怕寫作文,教師害怕教作文,學生的作文水平難以提升。因此,教師可以以另一種寫作方式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即在閱讀教學中進行隨機小練筆。

一、讀引出寫,增加小學生練筆機會

小練筆相較于普通作文來說,有三個鮮明的特點:篇幅小、目的強、積累多。每一次的小練筆必定只有一個簡單的寫作主題、一個明確的觀點,不要求學生思考全面,要求相對較低,學生容易構思也容易進行寫作。小練筆的字數很少,學生們很快就可以看到自己寫作的成果,極容易獲得成就感,培養了自信心,從而提高寫作的積極性。同樣是因為篇幅小,學生在拿到這項作業時不會有沉重的負擔,很容易就完成這種簡單的寫作。并且通過小練筆,可以積累許多寫大篇幅作文需要的素材,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打下良好基礎,培養好的寫作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習語文要注重平時的閱讀,培養良好的語言感覺,從而積累素材并加以運用。日常閱讀無形中增加了素材的積累,不僅積累了優美的詞匯,還可以積累成熟的語言表達技巧,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作者的價值觀、生活態度等熏陶。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后就立即進行小練筆,將在閱讀過程中萌生的好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比即興練筆好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形成“閱讀寫作結合”的意識,將寫作融入閱讀教學中。

如何高效地利用小練筆是值得教師們研究探索的一個課題。通常情況下,充分利用教材是一個較好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和情感表達,調動學生傾訴表達的欲望。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摘抄,將自己喜歡的部分摘抄下來,在思維意識中就會對這一段落有更深的記憶,在日常的寫作過程中就會自然地將這一段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做到讀寫結合。在形成一種摘抄理解運用的習慣之后,學生可以不再局限于摘抄某個詞語短句,而是模仿作者的寫作句式、寫作結構、文章構架的特點。例如,教師可以從人物傳記的相關內容入手,讓學生寫關于人物評價的小練筆,也可以在一些優美的散文中補充一個片段,學習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使用的優美語句和文章結構,這對培養學生的語言措辭能力很有幫助。在學習《游子吟》時,教師可以將小練筆的內容設計成結合自己的想象將古詩內容寫成一篇記敘文;學習《草船借箭》時,小練筆可以設計成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進行簡單評價。總之,在進行小練筆時,教師要進行閱讀與寫作的融合,通過豐富的素材拓展學生的思維。

二、感悟生活,指導小學生練筆方法

寫作過程并不是一個湊字數的過程,而是要有感而發。而這種感悟,并不能依靠教師培養,更不能無病呻吟,而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感有所悟,生活體驗是一切感悟的源泉。因此,要讓學生有所感就必須先讓他們體驗到豐富的生活,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有所感有所悟。聽覺、視覺、觸覺帶來的強烈感官會觸動學生心底的柔軟,從而涌出感悟在筆尖體現。

教師要合理把握時機,結合課堂教學氛圍展開練筆練習。例如,學生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靜靜地學習,突然窗外飛來了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麻雀,落在教室窗旁的大樹上,引起了學生們的觀望。這時,教師就可以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練筆,并在課后進行交流,同學之間互相借鑒,開拓思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當然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紀念館、博物館等,把握時機,合理進行主題式的小練筆。

三、彰顯個性,突出小學生練筆成效

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平臺,讓學生依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展開討論,比如引導學生對網絡熱點話題、時事新聞等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讓學生講述自己的一次旅游感悟、一次觀影體驗等。在這個平臺中,學生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快捷。這樣一種新鮮的交流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表現自己。某一階段的想法保留了下來,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進步也留存了下來,是教師教學成果的另外一種體現,也是學生的一份珍貴紀念。

小練筆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另外,教學地點也可以突破教室,走向一些更容易讓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的地點,便于開拓學生的思維,也在某種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隨性交流的平臺,讓每一次的評論發言都變成一篇篇小練筆,將語文寫作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八灘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