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增長見識,還可以豐富閱讀經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有效深化語文課程改革,以此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以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為例,研究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

一、當前小學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前注重對教材內容的研究,深入了解教材信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欲望為主要目標。然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語文教師沒有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銜接起來,缺乏對教材課內閱讀內容的有效延伸。另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行閱讀的環節,并未及時發揮教師的督促作用,沒有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在閱讀環節存在的不足,這樣一來,不僅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還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銜接的主要方法

1.找準結合點

教師積極探索語文教材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點,采取正確策略讓課內閱讀內容向課外延伸,幫助學生增強閱讀體驗。借助課堂教學,運用幽默、啟發性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真正發揮出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樂于助人、集體主義等精神,帶領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的雷鋒事跡及精神,讓學生正確把握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進一步深化語文閱讀教學內容。

2.閱讀過程指導

學生在閱讀時教師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動態,掌握每個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便于老師全面掌握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差異。例如:學生閱讀《中國魂》時,因為認知水平有限,無法掌握閱讀內容的內涵,在朗誦兩遍之后還是沒有頭緒,對于這一情況,語文老師采用多媒體播放的形式展開閱讀教學,利用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示詳細內容,采用大屏幕展現“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將課內閱讀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促進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使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故事的發展過程。閱讀教學中,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地推進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避免學生盲目閱讀。

3.課外閱讀實踐

小學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主題是:重視實踐,培養閱讀習慣,利用部編版教材內容制訂有效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方案,有計劃地推進課外閱讀實踐。鼓勵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將閱讀中的經典成語、詞語以及優美句子摘錄下來,更多地感受語文學科的熏陶作用,養成每日閱讀的好習慣,以此增強課外閱讀的實效性。定時定量閱讀,閱讀經驗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堅持,在教師指導下,小學生根據個人情況規劃定時定量閱讀計劃,接受老師及同學的監督,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時間,有目的地進行閱讀,有感情地朗誦,帶著問題閱讀,潛移默化中豐富了閱讀經驗。

4.組織親子互動競賽

語文老師在校長的協助下,構建親子閱讀中心,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優良的閱讀環境,促進親子間的閱讀與互動。比如,學生回顧課堂掌握的閱讀內容時,家長講述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此環節,學生領悟到用心閱讀的趣味性,從中也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親子閱讀時,也可將學生及家長進行分組,每兩個家庭為一組,針對閱讀活動展開知識競賽,按照次序,每組孩子都上臺朗誦文章,然后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并講述心得。也可采取親子互動方式,提高學生對課外閱讀實踐的認同感,實現閱讀模式的創新,進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采取有效策略,促進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重點要掌握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銜接的方法,找準結合點,讓課內閱讀內容向課外延伸,加強閱讀過程指導,避免學生盲目閱讀,展開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并以親子互動方式組織知識競賽,強化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