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回憶,回憶是巡視我的心靈家園,是踩著心靈鼓點的曼妙舞蹈。心靈家園里那道最美麗的風景,當屬引導我做人、開啟我智慧之門的老師們。

初一時教我英語的是申文香老師,一個像極了媽媽的老師,同學們都特別喜歡上冬天的英語課。

申老師一站上講臺,就讓我們全體起立,雙臂前伸平舉,十指快速而用力地伸開合攏,反反復復,直到手不再冰冷。而后就讓我們使勁跺腳。這個過程結束后,渾身有了熱氣的我們才進入學習狀態。

記憶里,申老師單身,帶著兒子生活。小家伙特別喜歡畫畫,申老師還養了小雞,讓兒子照著畫。一個被愛拋棄的老師,卻時時不忘將具體的愛傳遞給她的學生們。相對于那些人人都稱道的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老師,我真的很喜歡申老師。

比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引導;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品質。得益于申老師的影響,成為教育工作者后,我更關注的,是學生們的情感和思想。

記憶里,覺得最深不可測的是初中時教我數學的劉正才老師,用今天孩子們的話說,就是“很酷”。

劉老師手捏粉筆在黑板上輕輕一點,快速掃描后,一個圓便在黑板上出現了。下課后,有同學不相信地用圓規試了一下,天哪,神了,絲毫不差地圓!他畫三角形亦是如此,不借助三角板,同樣讓我們驚嘆不已。

我們班有幾個極喜歡數學的男生,他們到處搜集偏、怪、難題請教劉老師。劉老師呢,通常是先點根煙,靜靜地看,只是看,從不動筆試探,而后,直接提筆就解了出來。以至于我們都覺得劉老師的智慧或者靈感都是用煙熏出來的。盡管如此,我們班卻沒有一個男生嘗試著吸煙,可能都覺得沒有劉老師那個級別就不配吸煙吧?

跟著劉老師學了一年數學,黑板上,他從來沒有因為思路的斷斷續續或者過程的不嚴密而使用過黑板擦,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站上講臺二十多年了,每每憶起劉老師,我就告誡自己:好好努力吧,你和優秀的前輩距離很大!

高中時教我語文的是顏必人老師,他是我應該銘記終生的老師,傳授給了我擁有快樂的秘訣。

顏老師最喜歡的,是填律詩或寫古體詩,也經常發表。我之所以走上寫作的道路,源于他曾將我寫的詩歌向報刊推薦。

“你寫得的確很好,”顏老師說話直截了當,“咱投出去,看能不能發表。”

記得當時是在顏老師家里,他囑咐我書寫要認真,認真是對編輯的尊重。他就在旁邊看著我謄寫,連標點符號的規范書寫方式都一一指點。他同時告訴我,一個人一旦喜歡上閱讀和寫作,就學會了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永遠都不會寂寞、孤獨。

夜已經很深了,母親依舊在紡線,看著母親的背影,我寫了首《紡車情》。只有十五行的短詩,顏老師的點評竟寫了滿滿兩頁,多是他讀詩時的感覺。我的詩竟然寫得那么好,連我最敬佩的老師都被我感動了。這就是我當時最真實的想法,我很驕傲,這種驕傲以至于演繹成對文學的深愛!

就是因了顏老師當初對我的影響吧,同樣作為語文老師的我,也一直盡力指導并力薦我的學生發表習作。說真的,看到學生們的習作在全國各種報刊雜志上發表,那種喜悅,一點都不亞于我自己的作品發表。

我同我的顏老師都堅信:喜歡文學熱愛寫作的孩子,就會自覺地靠攏真善美,他們的人生,會因此而豐富多彩!

回憶,倘若不能溫暖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就等同于空白。沒有值得回憶的人生,才是貧窮的人生!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