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習之母,是提高學生課堂效率的前提條件之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誘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筆者在講授網頁制作這一課時,首先是本人制作,然后在網上收集一些精美網頁展示給學生,當學生邊欣賞邊贊嘆時,我趁機問:“同學們,你們說這些網頁美不美?你們喜歡嗎?其實它們的制作過程很簡單,只要你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就能制作出這樣精美的網頁。”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為后面的學習也鋪平了道路。

二、教師大膽放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要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教師應大膽放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筆者在講解網頁修飾內容時,可先展示一個已經修飾好的網頁,并提出任務一:給網頁添加背景、修改字體、字號、顏色。學生可以通過網頁制作學習網站等獲得信息。任務二:給網頁添加圖片、動畫、音樂、水平線等。教師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指導學生使用在Word中已經學習過的方法去操作,以達到知識的遷移。學生在完成整個任務的過程中,個個都帶著好奇和疑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自己的網頁裝扮得五彩繽紛、個性十足。所以說,大膽放手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還可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運用科學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就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就是老師把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來掌握教學內容,以此達到教學目的。如筆者在講授“Excel”時,讓學生設計生活中熟悉的報名冊、課程表、成績單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綜合應用Excel中的文字編輯、排版、表格設置等功能,創作出具有個性的作品。每一節課都給學生下達一個具體任務,學生在思想上就會有一種必須完成任務的緊迫感,在自己操作、嘗試、創作的過程中,就會體會探索的成就感,從而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的意識。

四、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肯定會涌現出許多電腦愛好者,有些學生不滿足課堂所學,對信息技術的許多知識和應用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此時,老師應給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軟件,激發他們對計算機產生興趣,引導他們去自學。這樣,不僅滿足了他們的需求,還能使他們的計算機水平得到提高,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更能帶動班上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不但增添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寬了知識面,而且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五、重視課堂教學組織,提倡情感教育

信息技術教學大部分是上機操作,教學組織與其他學科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因此,要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長久的興趣,不僅要有豐富充實的知識內容,還必須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和鞏固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影響,教師處理事情方法得當、語言得體是建立師生情誼、消除學生對立情緒的關鍵。如有一次上課時,幾個后進生有著示威、暗斗、唱反調甚至隨心所欲的表現,他們的目的是要引起我的關注,可我當時并沒有采取措施,繼續完成我的課堂任務,課后,我與他們交流思想,講清道理,明辨是非,教育他們其他學科沒有學好,信息技術還是可以學好的,并讓他們在操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一段時間過后,我發現他們上計算機課的表現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所以,筆者認為面對學生要做到一視同仁,寬嚴結合,和他們和睦相處,及時幫學生排除困難,為學生持續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才能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高石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