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構教師核心素養體系
作者:楊永厚
發布時間:2019-06-18 11:19: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框架公布后即刻引起廣泛的關注與熱議。為了培養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從國家層面正在采取重大政策性、行動性舉措,修改完善高中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及各年級課程教材,使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以學科素養的轉落樣態得以體現。基層學校也在緊鑼密鼓地采取多種措施、形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創新性探索,形勢及進展令人欣慰。
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責無旁貸地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主導、指導、引導、培養、涵育等責任。而要肩負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接班人的歷史使命,科學有效地培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和不容忽視的決定性因素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因為,教師的核心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形成、發展。這就衍生出一個新的教育研究課題,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及教育改革發展的背景下,構建教師的核心素養體系。培養教師的核心素養,并以教師的核心素養去引導、影響、培育、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本文擬圍繞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略作探究,以求教于各方。
研究建構教師核心素養體系是一個新的課題。盡管國內外對有關教師的素質、優秀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標準及要求早有研究,成果不少。但關于教師的核心素養的研究至今依然是一個空白,更談不上有什么成果了。鑒于此,筆者以為,應該首先界定明晰一個概念——什么是教師的核心素養。所謂教師的核心素養就是指教師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教育改革要求、自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品格與關鍵能力。要研究建構教師核心素養體系,可以借鑒吸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的成功經驗范例,以國家制定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為法律依據,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思想即重要論述,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文件等為法規政策依據,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師發展論等為理論依據,以國內外優秀教師、卓越教師的評選標準、遴選表彰實踐等為實踐依據,適應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結合我國正在推進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際,提出教師核心素養體系建構的基本框架構想。
教師核心素養體系,以“實現教師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可以分為“精神境界、認知能素、專業發展、改進完善”四個方面或領域。 我認為,教師的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以下八大素養:
1.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引導教師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包括政治認同、理想遠大、“四個自信”三個方面的要求。
2.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結合,構成道德品質的重要因素。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做到愛國守法,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樂于奉獻,關愛學生。
3.學識豐富。學識豐富、扎實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必備條件及要求。教師要掌握深厚的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及通識性知識,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4.科學育人。育人為本不僅是教育的基本任務,也是教師的天職與責任。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科學的育人方法,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不斷提高育人的質量。
5.精業勤研。教育是崇高的事業,教學是研究性工作。教師要有敬業、精益求精的精神態度,主要包括教師勤奮刻苦,善于研究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育管理、教育評價等方法、策略、藝術,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6.進取創新。進取創新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必備的素養與能力,教師要有積極進取、與時俱進的意識,發揚求實創新的精神,善于創新、勇于創新、實踐創新。
7.自我反思。反思不僅是一種教學研究的形式,而且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養成經常自我反思的習慣,通過反思提升工作的品質。
8.溝通合作。溝通合作是教師必須具備掌握的教育教學能力與方法,包括了解、與學生溝通,與同伴合作,與家長溝通合作,與社區、社會等的溝通合作,通過有效的溝通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建構教師的核心素養體系是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新趨勢、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迫切需要;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前提性基礎和保證;是深化課程改革、教師教育改革、教學改革,促進教師發展,實現學生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的現實要求,也為新時期形成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優秀教師評選表彰標準、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提供了科學的可操作的依據與遵循。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