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晚,我在陜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文津樓202學術報告廳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作“文心”語文名師大講堂第二講——《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文本解讀方略》的專題報告。

“涼涼夜色伴你徜徉書海,化作云帆呵護著愛,淺淺歲月鋪滿園丁袖,縷縷清風度春秋。”伴隨著曼妙的《涼涼之惠風和暢》,我與他們分享著我與惠安中學2018屆高三學生的點滴記錄,打開了我與學生的交流之門。

“人行花叢,衣沾香露。覓新詞,迎春思忖。且欲抒懷、任雨水、零落春紅。倚窗欞,嘆韶華逝。愁思一抷,希驥一抷。怎不聞,瑯瑯書聲。勤能補拙、凌絕頂、長風破浪。爭朝夕,蟾宮折桂。” 這是2018年5月5日早讀時,看到教室外花園怒放的月季,正在備古代詩歌鑒賞課的我讀到史達祖的《解佩令》,于是信手贈予努力奮斗的高三學子們的一首詞。像這樣的文字堅持了高三整整一年。

那晚的專題為《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文本解讀方略》,首先我解讀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逐條分析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具體的教學實施策略,重點介紹了18個學習任務群的量化任務,從“專題閱讀與單篇閱讀教學”“文學性閱讀與文學作品教學”“思辨性閱讀與議論文教學”“思辨性閱讀與文學性閱讀”“實用性閱讀與說明文教學”“傳統文化研習與文言文教學”等幾個方面闡述了任務群學習與原教學內容的關系。

隨后,又為學生們指出了教學實施的四種策略要求,分別是:課型定位要準確,目標設置須合理,問題設計應科學,方法運用得恰當。在以“核心素養為綱,語文課堂教學為主線”的理念下,分享了多節課堂教學案例。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賞析千古詩圣杜甫詩作《閣夜》,這一詩歌教學課例,重點介紹了 “誦讀法”在詩歌教學中的應用,重點講到在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方面的技巧及方略。“文學與政治對話的雙贏”——《陳情表》,這一課例圍繞“晉武帝為什么要這樣重用李密”“李密為什么辭不就職”“構成晉武帝自我說服的原因是什么”這三個主問題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明確“文本的背景分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為學生們詳細講解了文言文教學的五種方法。課例《有無相生》——《老子》選讀,以讓學生從中選一句話送給一個人并說明理由導入新課, 具體研讀“有無相生、對立統一”,然后把握“比喻說理”,進而體會“有無相生”的智慧,以一則“史上最具傳奇的商業人脈故事”作結。

2017版課程標準中的“18個學習任務群”之首是“整本書閱讀”,我很慶幸,我走在了課標的前面。從2016年開年至今,我一直執著于自己的熱愛——帶領“隙中窺月”讀書社團堅持《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且與學生一起已形成20余萬字的讀書文字,有心得、有論文、有感悟,總之收獲滿滿。

在講“整本書閱讀”教學課例環節中,詳盡地講解了我帶領學生做《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的各項工作:從閱讀準備到閱讀設計,從閱讀版本選擇到閱讀時間安排,從指導學生做好“讀前導:師生交流閱讀經驗,探索閱讀方法——讀回目,理清結構及主線、扣文體,貼住文本細讀、知學情,多種渠道閱讀”到如何做好“讀中導:(教師)精心設計活動,巧妙激發興趣”,再到如何設計“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細致地作了具體講解。并且,強調在座的準教師們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升閱讀速度。提倡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一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以我所知國文好的學生,都是偷看幾百萬言的《三國》《水滸》而來,決不是一學年讀五六十頁文選,國文會讀好的。”

報告結束后,學科教學(語文)研究生李媛同學在作業《“文心”語文名師系列講座綜述》一文中寫道:“凡有所授,皆為恩師。真正的師者,或如山岳冰川,徹底改變學子的人生軌跡,或似雪泥鴻爪,留下舒朗清新的印記。能夠在‘文心’語文名師大講堂聆聽陜西省優秀教師的講座,近距離感受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與人格魅力,學生深感幸運且受益匪淺。”

追求和諧生動的語文課堂,提升全面科學的核心素養,絕非一日之功。我深知,只有不斷突破自身知識和能力上的局限,方能擔當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永無終點的過程。我堅信只要腳踏實地,愛教樂教,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就能有不負耕耘的收獲。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惠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