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存在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且教師教學手段不夠新穎的問題。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課堂相互整合,也就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將信息技術涉及的資源與方式融入教學環節中,賦予語文課堂形象性與生動性,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的作用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積極學習作為高效學習的基礎與源泉,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學習內容。信息技術可以帶給學生一種直觀感受,對學生視覺造成沖擊,由此創設語文課堂的交互性,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感知,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2.擴展語文學習視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使用可以擴展學生語文學習視野,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儲備,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學內容,增強語文課堂的影響力與渲染力。

3.體現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信息技術作為新時期下的一種新穎教學手段,可以充分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重點與難點知識鮮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并思考。此外,針對課堂中出現的疑難知識點,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可以將其進行簡化與優化,降低語文知識的學習難度,減少學生學習期間浪費的精力與時間,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的應用原則

1.創設語文課堂媒體。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課堂進行整合,應在熟練了解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上,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課前準備期間,教師應整體思考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挖掘課堂教學資源,同時結合語文課堂的知識點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地創設語文課堂教學媒體,將教學媒體視作教學內容設計的重要依據,進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2.要結合語文課程的特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課文、感知對話、升華思想、領會情感、分析表達、應用語言皆是語文課堂中的重點內容,所有的教學手段都圍繞這些內容實施。所以針對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課堂作為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信息技術是輔助課堂活動正常進行的手段,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的優勢調動學生感覺器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

3.教學設計要有連貫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旨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需要保證教學設計的連貫性,有效地將課堂學習內容與信息技術展現的內容進行連接,高效地將聲音視頻與文字圖片融合在一起,擴展教學資源,進而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語言應用能力。同時,教師要知道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工具,能夠彌補以往枯燥與單調教學形式的不足,應合理地對信息技術加以應用,體現出教學設計的連貫性,從而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教師可以針對文本內容設計教學環節,首先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吸引學生眼球,集中學生注意力。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一個小村莊中發生了什么故事?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什么?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閱讀活動。接下來,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村莊的故事進行探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活躍課堂氣氛。最后教師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本的了解闡述自己的觀點,對積極發言、勇于表現的學生給予肯定與認可;對不敢積極發言、怕出錯的學生給予鼓勵與支持,進而增加學生學習自信,調動班級內所有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在此期間,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針對故事情節組織學生深入分析,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歡樂與趣味,保證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與積極的心態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綜合素養,凸顯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分析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整合的作用,依據教學主體與教學需求,掌握整合的原則,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應用的價值,進而擴展學生學習視野,發展學生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