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市西莊中學教師阮瑩:在我的班上你只管安心學習
作者:盛榮康 羅潤
發布時間:2019-06-12 14:33:31 來源:韓城市教育局
為一個孩子洗衣服的是媽媽,為全班孩子洗衣服的是老師。17年的職業生涯,韓城市西莊中學教師阮瑩用愛增添了教育的底色,在她的引導下,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學生和家長的親子關系更加融洽。豐富的高三備考經驗、完備的復課知識體系、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豐碩的教育科研成果,讓她在教書育人的追夢路上步伐愈顯矯健。多年來,她一直銘記著最初的信念:“要用愛心和學生相互碰撞,共同感受著碰撞時互放的光亮。”她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
阮瑩堅持為高三學生清洗校服
在瑣碎中書寫感動
擔任高三年級班主任期間,三伏天高溫,學生的校服每天都會被汗水浸濕,經常是濕了干,干了濕。很多學生晚上睡前都要將校服清洗一遍,掛在宿舍,等晾干后第二天再繼續穿。一次晚睡前,阮瑩到宿舍檢查,看到學生在洗校服,她立即找到了一個袋子,將那件還未洗完的校服和其它幾位學生準備洗的校服一起拿回自己房間清洗脫水,第二天早晨六點,她又把晾干的校服帶回教室,讓學生換上。
“高三課程非常緊張,不少學生熄燈后還要堅持復習,起床鈴沒響就起來晨讀,孩子們的休息時間真的是少之又少,每天回宿舍后洗衣服最少得花費15到20分鐘,我幫他們洗了,節約的時間他們就可以用來學習或者睡覺。我房間有洗衣機,也很方便的。”阮瑩說。
隨后,阮瑩便制定了班級規定,要求任何人不能“擅自”在宿舍洗校服。學生們只需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校服上,每隔一天早晨6:00到教室時,把換下的校服放進教室的專用袋子里,由阮瑩統一拿回自己房間清洗,趕到下午晾干后再拿回教室。很多家長聽說后都很感動。學生們笑著說:“在阮老師的班里,你只管安心學習,別的事情都有老師負責。”
班上有位男生,因為家庭原因和父親之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精神萎靡不振,性格也變得孤僻了,學習受到很大影響。阮瑩得知后,便利用在校空余時間以及周末同孩子和家長分別談心,通過開導解開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讓孩子在理解父母、體諒父母的過程中收獲了長大成熟的成就感。
一位接受精準扶貧的同學因為月考成績不理想,不愿繼續上學。周一早晨上課時,阮瑩發現孩子不在教室,問明班主任老師情況后,上完課就隨學校領導一起對學生進行家訪,她耐心給孩子講道理、講前途、講未來,讓孩子重拾信心,經過幾個小時的談話后,這位學生終于同意回學校讀書。
阮瑩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在授業中成就夢想
“高三第二輪習題訓練是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遺忘最嚴重的時期。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概念和認知,在第一輪復習結束時,我會要求每位學生做出12張囊括高中物理所有知識體系的全覆蓋思維導圖,并隨時翻看,這樣既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又便于在第二輪復習中查找知識點,效果非常好。”阮瑩說。
阮瑩的課堂不僅生動活潑,就連習題輔導也讓學生覺得妙趣橫生。一道物理題是這樣的:“小明同學騎電動自行車沿平直公路行駛,因電瓶‘沒電’,故改用腳蹬騎車勻速前行,設小明與車的總質量為100 kg,人與車的速度恒為5m/s,騎行過程中所受阻力約為車和人總重的0.02倍,取g =10 m/s2,小明騎此電動車做功的功率約為?”一般學生看到這樣的習題都會覺得枯燥。但是在阮瑩的講解中可并非如此。她首先擺出“電瓶沒電用腳蹬、人和車的質量、人騎車的一般速度”三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有的同學想起自己家的電動車沒電時的無奈情景;有的同學說,小明是個胖子,不然怎么這么重;有的同學說,自己看了一部電影叫《破風手》,里邊有專業自行車賽車手,那速度非常快。這時阮瑩笑著打斷了大家的討論,提醒學生,這是一個關于功率的物理習題,學生們在意猶未盡的討論中提起了精神、激發了興趣,也吸取了教訓,明白了在看到題目時,如何排除干擾找到自己的關注點。
在探索中不斷遠航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阮瑩敢嘗試、愛研究、善總結,對于發現的教學困惑和難題,總是喜歡和同事們一起反復鉆研,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復雜的問題講不講、如何講、怎么講,這些都是讓物理教師很困惑的問題。”經過多次實踐,阮瑩發現,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更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還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她選擇不同的班級,一遍又一遍地進行實踐,詳細記錄課堂片段,與學生進行談話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課堂感受,并把自己長期建立的知識體系和學生的解題情況相結合進行檢驗論證。最終經過一稿又一稿的修改和整理后,總結出了教學研究論文《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并獲得了省級一等獎。
阮瑩的默默奉獻,換來的是一個個學子的金榜題名,也為自己獲得了市級先進班主任、優秀教師、“百佳”教師優秀班主任等一系列榮譽,她也因此成了自己孩子的“偶像”。
“癡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今后,我將繼續用必勝的信念跑好教書育人接力賽。”阮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