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學習書法的時光
作者:惠軍明
發布時間:2019-06-06 15:45: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回望我的小學時光,學習書法的情景歷歷在目,令人難以忘懷。
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入學,上了一年“育紅班”,便直接升入到了小學一年級。那時除了常規功課,我們有一項重要的學習項目就是“描紅”訓練。所謂“描紅”是我國傳統的習字法,是指在印有紅色字或空心紅字的紙上摹寫,是初學寫字的最好訓練方法之一。學校會發給學生統一的“描紅”本,本子每一頁都印有紅色的標準楷體字,在字上面有一張薄薄的近乎透明的紙,供練習書法者仿照臨摹。
初學“描紅”,準備好筆墨,老師會為我們詳細講解,如何握筆,如何起筆,筆畫的先后順序。例如握筆姿勢:大拇指要按住筆桿靠身體的一方,大拇指處于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里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勾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里壓等等。老師講解完畢,我們便蘸上墨汁,小心翼翼一筆一畫開始描寫。班主任老師則在教室里來回巡視,反復指導,逐一糾正。我們年齡小,理解能力差,橫豎撇捺,反復修改描畫,費好大的勁兒,一個毛筆字才勉強完成。描寫完一頁,我們手指早已酸痛不已。老師以紅圈的方式評定作業的優劣,哪個字描得好,他會用鮮艷的紅圈圈起來。發下作業,我們會迫不及待數自己“描紅”的紅圈,而且相互比較,不甘示弱。
升了高年級,“描紅”本淡出了我們的視線,進入到臨帖階段。學生臨帖階段對老師的水平要求日漸提高,但我們學校沒有專業書法老師,學校為提高學生的書法水平,大膽啟用了一位老人作為全校的書法輔導老師。那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頭發略白,鼻子通紅,穿著樸素,不茍言笑。他并不是學校的帶課教師,只是學校傳達室的雜工而已。因為他是學校看大門的,每日必見,所以全校孩子都認識他。我們不知道他姓字名誰,因為他鼻子特別,所以私下里都叫他“紅鼻子”。紅鼻子老人雖然不是老師,但他的毛筆字確實出眾,學校的大字標語大部分出自其手。
“紅鼻子”老師走馬上任后,捧著字帖行走于各年級各班進行輔導。我們剛開始對他很不屑,認為他是學校的雜工,肯定不會教書,但上了幾節書法課,我們對他的看法完全改變了。這個看門老人講書法理論滔滔不絕,什么歐體顏體,什么大篆小篆,什么王羲之趙孟頫,簡直是如數家珍。他不僅會講解,還常?,F場演示,毛筆字寫得那叫一個瀟灑飄逸,所有的學生被其深深折服。自此以后,喧鬧的書法課變得異常安靜。
到了小學高年級,學校重視素質教育,學生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小組,我加入的是書法興趣組。每個組群都配有一名指導教師,書法組的指導教師當然是書法最牛的“紅鼻子”老師。他平日很忙,不僅要完成傳達室的工作,還要給學生上書法課,課外還要給我們興趣班進行指導?!凹t鼻子”老師規定,我們書法組的活動時間是早上上課前和放學以后。由于報書法組的人數眾多,學校破例將學校會議室給我們學習使用。每天早來的學生,會直接來這里,在燈光下拿出筆墨,打開臨摹本,坐在長條桌凳上,開始認真練習書法?!凹t鼻子”老師早已站在會議室里等候了,他示意我們坐好,緩慢踱步一一看著我們書寫。我們臨摹的歐體、顏體、柳體、趙體,在他的指導下,都慢慢進入狀態。我那時特別喜歡柳公權的書法,但當自己臨摹時,卻不得其法。有一次“紅鼻子”老師來到我身邊,看見我的毛筆字后,便駐足停步。他眉頭微蹙,輕輕用手指敲打紙面,告訴我哪里出了問題。柳體橫豎的起筆,撇捺的回勾,如何講究,如何布局,他言簡意賅向我講解,句句直中要害,今我佩服不已。在“紅鼻子”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校好多學生都在各級各類書法比賽中獲獎,小學畢業考試時我們學校的書法得分也非常高。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很多往事都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消散,但當年入學“描紅”涂鴉的情景,“紅鼻子”老師教我們臨摹書法的細節卻歷歷在目,恍若眼前。感謝母校的精心培養,感恩那些可敬可愛的老師們的無私
付出。時光不朽,記憶永存!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