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四月天。在這個草長鶯飛、春和景明的美好時節,寶雞市45名校長學員在寶雞教育學院李崇祥主任和顏艷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上海開放大學楊浦分校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浸入式”培訓。在此期間,我們聆聽了五場專家報告,實地考察了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等四所學校,和各位學員一起研討交流、思想碰撞。雖然只有短短一周時間,但收獲頗豐,感悟很多。作為一個教育人,怎樣才能辦好的教育?究竟什么樣的學校才是一所好學校?通過幾天的學習、參觀、研討和感悟,我逐漸理出了一些頭緒,我想,一所好學校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所好學校應該是師生心目中美麗的花園和溫馨的家園

我們所到的四所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所學校都像花園一樣美麗,像家一樣溫馨。無論學校規模大小,建校時間長短,在其間或行走或駐足,眼前都像是一幅幅風景畫,每一個角落都布置得溫馨雅致,讓人賞心悅目。以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為例(以下簡稱東校),這是一所2004年秋季建成的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走進校園,高大氣派、簡約典雅的教學樓、實驗樓等轉角群樓令人眼前一亮,沿著校園小路繼續前行,“心”形的紅色雕塑和“彩繪攀巖運動文化墻”十分新穎獨特,更吸引我們目光的是在群樓之間開辟的一個面積并不大卻錯落有致、蓊蓊郁郁的智能生態實驗園,里面種植了許多知名和不知名的綠色植物。更為驚嘆的是,站在教學樓上俯瞰,對面一棟建筑的樓頂上的環形花園盡收眼底,空中花園的設計在視覺上填補了鋼筋水泥的生硬感,放眼望去,滿目蒼翠,令人心曠神怡。

無獨有偶,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也是一所很精致的學校,雖然校園面積不大,操場也很小,但細微處也能感受到設計得別具匠心、恰到好處。在校門和操場之間修砌了一個矮矮的花墻作為隔斷,花墻上的紫藤蘿花正開得艷,一絲淡淡的清香彌漫在空氣里,給校園平添了幾分清新。這里的學校不僅似花園般美麗,而且徜徉其間,更能感受到一種濃濃的家的溫馨。在東校,我們看到每個教室門外的墻面上都掛有班級的合影,合影上方附有中文“全家?!焙陀⑽摹癴amily portrait”的字樣??粗掌镆粡垙執焓拱汴柟鉅N爛的笑臉,我們都被其中流露出來的溫情所感染。

一所好學校應該讓教師獲得尊重,擁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據東校王月榮老師介紹,東校在剛建校時只有7名教師,32名學生。而現在已經有189名教職工,69個教學班,被上海市命名為“新優質學?!?。王老師很有感觸地說,學校之所以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教師的尊重。在這里,每一位老師都能感覺到被支持、被尊重、被需要,從而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學校每年都會隆重慶祝教師節,表彰一批“金愛心”教師和優秀班主任,這是東校每年最隆重的慶祝表彰活動,被評選出來的“金愛心”老師和優秀班主任不僅要走紅毯,而且還會獲得一定的獎金獎勵。

除此以外,學校每年還會隆重舉辦“班主任節”,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優秀班主任事跡,充分肯定班主任的工作成績和敬業奉獻精神,并召開家屬座談會,感謝家屬的理解和體諒以及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營造和諧共榮的家校環境,讓教師有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次是通過專業引領,讓教師成長為最優秀的自己。東校有一句座右銘是:讓每一位教師都成為自己的CEO。學校成立有教師專業發展處,專門幫助教師通過校內項目申報微課題,孵化教研成果。學校還成立有“慕課工作坊”“合作學習工作坊”,對教師進行專業引領。在參觀部室時一位蝴蝶館的負責老師告訴我們說,她原是一名科學老師,學校很信任地將蝴蝶館交給了她,她不負學校的信任和重托,在有限的自然環境中指導學生采集制作蝴蝶標本,并研究編寫出版了校本課程《蝴蝶》。她坦言,這本書的編寫完成使她后來受益匪淺,收獲了諸多榮譽。在這位老師的言談間,言辭懇切,信心滿滿,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溢于言表。

其實,在東校,像這樣有成就感的老師還有很多很多,著書立說的教師不勝枚舉,老師不再是教書匠,也能通過努力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個人專著,獲得專業成長。東校還在其他細微處充分體現了對教師的尊重。比如給優秀學生頒發畢業證書的不是校長,而是評選出來的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給優秀教師頒獎的也不一定是校長,而有可能是青年教師或者是他(她)的徒弟……另外,學校還通過組織國際間的交流活動、公開招聘干部等形式,給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機會和平臺。

在學校管理中,管理的核心是“人”,賞識尊重教師是促進學校發展的需要,更是學校人本管理的具體體現。作為管理者,如果能夠尊重個性差異,善于發現每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知人善用,揚長避短,激發潛能,讓教師體會到工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那么,我們就能夠創設一個優質的教育生態環境。

一所好學校應該是積極開發特色校本課程,面向全體,尊重個體差異,引導和喚醒每個學生幸福成長

結合國際化社區地域環境特點,東校實行課程、教材、教法及教育評價的改革,提出了“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童年和美好未來服務”的辦學理念,以藝術教育與科技教育為特色,同時積極開發潛能,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較好持續發展潛質的初中畢業生。

除國家課程以外,學校還開設有拓展型、探究性課程。比如人文類開設有兒童哲學、兒童經濟、陶藝、寫字等;科學類開設有自然環境;藝體類開設有手工、游戲、鋼琴、羽毛球、管樂、臺球、馬術、攀巖等課程。只要是學生有需求,學校都會提供平臺和機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生活勞動技能。在四年級七班的教室門口,我看到一張課程表,除文化課以外還開設有寫字、兒童經濟、手工勞動等特色課程。午會時間還有經典誦讀、體育鍛煉、班隊會等活動。

東校校長介紹說,東校是一所回歸生活世界的學校。在這個世界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和至高無上的,這里特別關注人的生成,人的主體性、個性和差異性,讓每一個生命在這里自由和諧發展、幸福成長。這種教育理念不僅體現在課程設置里,而且我們在參觀時隨處可以得到印證。走廊里整面墻布置的不是名人字畫,而是學生的個人畫展,并附有學生的個人簡介和照片。階梯式設計的圖書室可以容納二三百人閱讀,好書愛心推薦活動更能彰顯孩子們的個性,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陶藝室里擺放著孩子們親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寬敞明亮的臺球室可以一次容納一個班的孩子在這里活動……每一個校本課程的開發,都為孩子們的自由發展提供了一片天空,孩子們在這里可以充分挖掘潛能,展示自己的特長,提升綜合素養和能力。

在臺球室,校長還給我們講了一個感人的育人故事。有一個特殊學生,全身沒有毛孔,沒有汗腺,不會排汗,不能參加正常的戶外體育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對這個孩子給予了特殊的關愛,積極引導這名學生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室內體育運動,使這個孩子重新找回了自信,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而且學業精進,最后以優異的成績出國留學。面向全體,關注個性差異,激發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全學生人格,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幸福成長,成人成才,這不就是我們的教育初心嗎?我不禁思忖,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是遵從了這個初心,還是和它漸行漸遠了呢?

教育不是灌輸多少知識,而是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喚醒他真正作為一個人的欲望。作為一個教育人,我想,無論周遭如何喧囂,我們都應靜下心來,遵從教育的規律,讓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讓教師樂教,獲得尊重,讓孩子們樂學,個性得到發展,幸福、快樂、健康地成長。

作者單位:寶雞市十里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