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門,確保每個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訪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馬萬清
作者:毋曉丹
發布時間:2019-06-04 15:22: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特殊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薄弱環節,教育部等七部門出臺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規模顯著擴大,將實現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
為落實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9年初,陜西省教育廳、民政廳、財政廳、人社廳、衛健委和省殘聯制定印發了《關于做好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切實行動積極主動推進全省特殊教育的發展,促進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馬萬清就《意見》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馬廳長,您好!近期由省教育廳、民政廳等6部門發布實施的《意見》,對我省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進行送教上門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請您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馬萬清:接受義務教育是每一名適齡兒童少年的法定權利,送教上門是保障不能到校就讀的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主要方式。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和實施方案,認真抓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在做好不能到校就讀的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方面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但各地對送教上門工作的重視程度不一,存在送教標準不規范、送教力量統籌不夠、送教經費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了送教上門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進一步規范送教上門工作,提高送教上門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在借鑒吸收省內外送教上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了《關于做好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意見》?!兑庖姟穼λ徒躺祥T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基本規范,是各地開展送教上門工作的基本依據,為切實保障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奠定了良好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我們要站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送教上門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做好送教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送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記者:確定送教對象是送教上門工作的關鍵點,《意見》對送教對象是如何認定的?有哪些具體規定?
馬萬清:《意見》要求送教上門的對象為不能到學校就讀、年齡在6~15周歲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
在確定送教對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以本級殘聯提供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數據為主要依據,對于不在殘聯提供的數據中的殘疾兒童少年也應做出合適的教育安置。2.對戶籍在本縣(區)但長期在外生活或治療的,應積極協調學生實際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教育評估和安置,防止出現沒人管的現象。3.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實際舉辦地在本轄區的福利機構和康復機構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做出教育安置,對不能到校就讀的進行送教上門。4.注意避免有些地方為圖方便或不愿建設適當規模的特殊教育學校,將能夠到校就讀,甚至可以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少年列為送教對象的現象。5.因身體狀況,經家長申請,可以延緩入學,但應避免出現有些學校存在的個別在校生年齡過大的現象。
記者:送教上門是將學習的場所由學校轉移到學生家里,在學習場所和形式的改變下,《意見》有哪些要求來確保送教上門這項活動的有效開展,以達到既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呢?
馬萬清:送教上門是為了切實保障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我們也要確保每個孩子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因此在提升送教質量上要下功夫,出實招。
第一,《意見》明確指出各地要統籌送教力量。各縣(區)在分解送教任務時,要統籌好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力量,原則上要堅持就近送教,即安排與學生實際所在地距離較近的學校承擔送教任務,不能將送教工作全部交由特殊教育學校承擔,導致送教力量不足的問題。
第二,抓好業務培訓。承擔送教任務的學校要選派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和有一定特殊教育知識的教師負責送教工作,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不斷提升業務能力。
第三,要保證教學課時。送教學校要根據服務對象個別化教育計劃和具體情況,每月至少送教2次(不含假期),每次至少2個課時。鼓勵采取多種方式提高送教質量,條件允許的可以采取網絡遠程送教和現場送教相結合的方式。
第四,建好送教檔案。市或縣(區)應建立統一格式的送教檔案,便于進行考核評價。首次送教上門,要通過訪談了解學生現狀,針對服務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殘障類別、個人潛能等情況,與學生家長一起,參考教育部印發的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個別化教育方案,建立殘疾學生受教育檔案,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教學和補償訓練。
第五,納入學籍管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個別地方沒有給送教上門的學生建立學籍,致使本地殘疾學生義務教育入學率較低。各地要注意避免這個問題,要求承擔送教任務的學校必須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送教上門的學生建立學籍。為便于管理,可以單獨設立送教上門班。
記者:送教上門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需要人力保障,還需要經費保障,請問送教經費是如何保障的?
馬萬清:我們要保障兩項送教上門工作經費的有效落實,一是落實生均公用經費。各地和學校應將送教上門學生納入教育事業統計范圍,按照每生每年6000元的標準,給承擔送教上門任務的學校撥付生均公用經費。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高于該標準的地區不得降低。二是落實送教補助。送教對象教育難度大,大多居住偏遠且分散,公共交通不便,需要送教教師付出更多。各地應以市或縣為單位,從實際出發,建立合理的送教上門教師工作和交通補助標準,保障送教工作的順利開展。
記者:這次《意見》的出臺涉及省教育廳、民政廳等多部門,需要各部門的通力協作,而教育部門作為送教上門工作的“主力軍”,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任務,在您看來,我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還要繼續做好哪方面的工作,能更好地助推《意見》的高效落實?
馬萬清: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去推進這項工作,要認識到送教上門是解決不能到校就讀的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問題的一項制度設計,是長期性的工作舉措。各地要堅決克服臨時思想、應付意識,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建立規范的長效機制,不斷探索創新方式方法,努力提升送教上門工作質量,切實保障好殘疾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把黨和國家對殘疾學生的關心關愛送到他們的心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首先,要強化責任意識。教育行政部門是落實送教上門工作的主責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程度和推動力度,決定著送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把送教工作和殘疾學生就學工作納入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范圍一并謀劃、統籌安排,及時協調解決送教工作和殘疾學生就學方面的實際問題,以強烈的責任意識抓好送教上門工作。
其次,要及時出臺落實細則。各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意見》要求,從本地實際出發,著眼保障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主動協調本級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本地區送教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有關政策和措施,確保送教工作落細落實。
最后,加強保障能力建設。要加強縣(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指導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與普通學校協同制定好個別化教育方案,增強教育方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每學期至少入戶巡查一次,幫助教育行政部門協調指導好送教上門工作。要協調建好縣(區)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及時對殘疾人教育安置糾紛進行專業評估,提出專業的教育安置建議。要提升送教上門工作信息化水平,配備相關的專業輔助設備,提高送教上門的便捷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記者: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